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重回97年代 默认卷 第十三章 从天而降的股票

陈晓丽是桃林九中新任的校医之一,也是一位代课的音乐老师。除此之外,每个月她还要给女生们上一节生理卫生课,所以她今天中午提前了一点时间来到了高三独居的综合楼六楼,因为等下是文一班女生的生理卫生课。

作为一名资深音乐爱好者,陈晓丽见识过大学里的音乐节,也参加过歌星的音乐会,也算得上是见过世面的人,但是今天中午的收获却让她惊喜不已。

满是阳光的阶梯教室里,十多个女生随意坐落着,中间还点缀着几个男生;十七八岁的女生们在整齐的轻轻哼唱着舒缓的歌谣,而男生们在认真的侧耳倾听。

陈晓丽偷偷的揉了揉眼睛,生怕自己是突然闯入了一方美丽的秘境,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少女们的歌声真的很动听,没有一丝丝的技巧在里面,只有最清澈的原色嗓音,配上这么一幅如时光岁月锁定的画面,陈晓丽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只要能身临其境到此处、此刻的人,都会收获到暖暖的幸福感。

当上课铃响起,会议室里的男生越来越多,因为女生的生理卫生课男生是不能参加的。张信看了会政治题,又干脆在阳光里发起呆来。

直到他被一阵隐约的歌声给惊醒。

透过他身边的大玻璃,可以看到斜对面文科一班的走廊,歌声从那里传来。

“装作漠不关心你,不愿想起你,怪自己没勇气~~~。”

这位陈校医似乎还是个音乐老师呢,这是临时把生理卫生课变成了半节音乐课?音乐课,那可是高二以下同学们才能拥有的奢侈品。

在张信的记忆里,97年的县城有些老化,停电的机会虽然越来越少,但是偶尔还会遇上那么一两回。

晚自习第一节课还没开始,学校便停电了。

不过这难不倒这个年代的学生们,教室里有人手脚麻利的点燃了半只蜡烛,很快薪火相传,六十只烛苗在文科一班的教室里交相辉映。

校长室,负责外联的马老师正在跟孟老校长汇报情况。

“电力局那边说是有个变压器出了问题,河堤这一片都断了电。估计要个把小时才能恢复供电。”

“通知下去,各年级放学,走读生回家复习,寄宿生继续在班级点蜡复习。至于高三各班一律不放学,按正常作息放学。”

张信看着身边一支支烛火,心里有一种唱生日歌的小冲动。

其实不光他有,别人也有。

高三综合楼没有了电,巡视的老师却多了起来。一位老师一手抓着一只手电筒,看着手表推门走进了教室。

“暂时停电,下课铃没响,现在可以下课了。但是尽量不要到外面去,乌漆墨黑的,别摔倒了。要上厕所的同学结伴而行,走廊拐角处都有老师拿着手电筒给你们照路。”

“对了,”老师转身要出去的时候又想起了什么,接着交代说,“我刚进来就发现教室里气味不好,都把蜡烛灭了,开开窗透透气。班长可以组织大家背背单词、唱唱歌之类的。”

烛火全灭,窗户外的新鲜空气涌了进来。全班只有三两个出门就如厕的,其他人都在小声聊天。教室靠江一面,窗外夜色深沉,江水呜咽声中,新月如钩,一挂绚丽的星河高悬。

“啊~,今晚的星河好亮。”有女同学在轻声感叹。

班长叫潘婷,跟洗发水一个品牌。她在急急忙忙的向苏雯伸手:“下午的时候歌词我还没抄全,快给我看看。”

“你找纪茜抄,我要上台去领唱啦,”苏雯这个文娱委员已经沉寂好几年了,今天终于可以复出了。

“大家注意啦,大家注意啦,”苏雯一上台就开始敲黑板,“我们来唱下午那首歌好不好?”

“好,”

“呀,我还没学会啊~!”

“我歌词不全,谁借我抄抄?”

也有男生抗议:“我们都不会啊~~!!”

潘婷一边抄歌词,一边怼那几个男生:“你们男生就当评委,劳烦你们了。”

“就是,就是,你们男生加进来,就会跟我们抢调子!”

“鼓掌会不会么?看着就行了。”

...............

文科一班十二位男生,一秒被ko!

校门口,老师们举着十多道手电筒晃来晃去,给乌压压的学生们指着路。初中部、高一、高二的走读生们都纷纷开始离开校园。

就在这时,一阵隐约的轻声合唱声从一边综合楼的顶层缓缓的飘来。

“我会控制我自己,不会.......,”

黎湘兰推着自己的单车,偏头看向一边的综合楼,心中不由在暗想:“这歌听起来很好听,但好像没听过。那、那似乎是文科一班的位置。”她突然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黑暗中的小脸突然开始发热,心里开始变得有些小浮躁,离开学校的脚步不由得慢了好几分。

晚自习刚回到家里,张信就被老张的一个消息给刺激到了。

老张今天最高日赚七万多!

原来厂部领导昨天晚上就找上了门来。希望老张同志接受十八万的厂内市场扶持金,然后接手刘正勇手里的股票,在中午之前紧急把基建科的窟窿给堵上。

选择老张的原因,厂部领导也说的很直白:一是刘正勇一旦接受处理,那么这件事老张大概率能猜到全部情况,算是知情人;二是老张两口子都已经退休,属于国家退休职工,与厂里没了瓜葛;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家有个生意不错的服装店,手里还有小10万股票,比那些不靠谱的申请者要靠谱得多。

不过为了说服老张两口子,厂部也是花费了一番心思。

贷款五年,利息近乎于无;贷款期间,厂部给予张家服装店担保,可以先货后款的从琼海(厂投)服装厂进货,一季度一结算,每笔进货限额三万。就冲这一点,张信就知道自己父母绝对会答应下来。

厂部领导没做过小生意,不知道里面的利润有多大,但是张家三口都知道。在这五年贷款时间里,靠着琼海的货源,父母就能轻轻松松赚到二十万以上,这还说的是店面零售。赚的钱还贷款还有多,至于股票值的那些钱就当是白赚。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