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重回千禧年 默认卷 第三章 计划先行

良久,杨森林终于接受了自己已经重生的这个现实。

上一世的记忆,在脑海中淡化一阵之后也停了下来。

他现在还能记得自己上一世的大概经历,包括非典、地震、股灾等种种事情也都记得一清二楚。以他此时的眼光看来,那些事情倒显得不是十分真切,就像是在梦境中出现的一般。

不过杨森林知道,那都是确实发生过的。只要随便抛一些内容出来,没准儿几年之后,自己就能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预言家。

“孔子说的所谓的生而知之者,恐怕都是些穿越者或者重生者吧!”杨森林有些促狭地想。

从这一世的记忆里面,杨森林知道现在是春节刚过没多久。自己也才刚满过十二岁,此时正在石鱼村小学里面读六年级。因为正是在寒假期间,所以小杨森林每天还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

不过,离开学好像也没几天时间了。

杨森林走进主卧,打开立柜上那台老式的黑白电视——这是父亲在未来十几年之内,为家里购置的唯一家电。

电视机只能搜到两个台,一个是央视,一个是清远市电视台。杨森林打开电视的时候,里面立即现出清远电视台那个山川河流组成的台标。

这会儿正在播放的,是不知道重播了多少遍的西游记。这是一部神奇的电视剧,每次重播的时候,都会有大量的小朋友坐在电视机面前聚精会神地观看。不管他们曾经看过多少遍,记得其中的多少剧情。

杨森林打开电视自然不是为了看西游记的,他是想要了解一下当前国内的大概情况。虽然杨森林已经经历过一遍了,但说实话,即便是上一世的时候,他对当时的国内外大事都了解得不是很多。很多事情,都是他后来逛论坛的时候才知道的。

杨森林抓住频道调控耳朵,咔咔地扭两下就转到了央视。又做了些微调,雪花一样的电视画面这才变得稍微清晰了些。

不过让杨森林失望的是,新闻中并没有报道太多的国内事件,而是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了美国的网络科技。

镜头给到一名华尔街的高管,对方信誓旦旦地表示,顺利度过了“千年虫”威胁的网络科技公司,即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云云。

杨森林知道,这名高管很快就会被打脸了。不久之后,网络科技的泡沫就会被彻底捅破,然后带来新一轮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这轮经济危机之后,才会迎来真正的网络时代。

当然,这些事情跟中国西部的一名农村小孩儿关系不大——如果农村也有经济危机这个说法的话,这个年代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民,基本上每天都处在经济危机之中。

杨森林也没兴趣做预言家,便直接关掉了电视。

“看来不能太好高骛远了,还是从当下做起吧。”杨森林心中暗自想道。

“先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在初中毕业之前,改变家里贫穷的处境,让祖母过上真正无忧无虑的养老生活!”

杨森林的年纪太小了,很多挣钱的方法都不适用,只能从眼下能够拿到的资源做起。

所幸,这年代的工业产品虽然还十分贫瘠,但农业产品还是相当丰富的。

清水河里面有无数肥美的鲫鱼,每块田里都有捉不完的泥鳅黄鳝,在山上随便走几步,都能惊动几只野鸡野兔。

这些东西农村人见的多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如果是拿到城里饭店去卖的话,价格高到能够让人吃惊的地步!

现在石鱼村的村民还没有意识到这些财富,杨森林决定先下手为强。

这也是他暂时能够想到的,作为一名十二岁的小孩儿唯一能使用的挣钱方法。

杨森林想到就做,立即就开始做起了准备。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黄鳝,因为黄鳝比鲫鱼和泥鳅价格更贵,同时又比山鸡野兔更容易捕捉。

杨森林记得,有一套专门设饵调黄鳝的办法。

找一根一尺长的小木棍,绑上半米长的钓鱼线。在钓鱼线上绑上一颗用大头针掰弯做成的鱼钩,窜上蚯蚓,就做成了一个专门钓黄鳝的简易钓竿。

黄鳝跟鱼不同,一旦吃上勾之后,就不会挣脱了。也许是因为它的嘴比较小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它怕痛——总之,用这套方法的成功率非常高。

杨森林一口气就做了近百根钓竿,把他之前买的一团放风筝用的线全部用完了这才作罢。

他准备等到傍晚的时候,到田埂上去转一圈,把这些钓竿全部插上,然后第二天早晨再拿着竹篮出来收货就可以了。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这百来根钓竿,一晚上下来,至少应该能钓到两三斤黄鳝。

他打算每天晚上出去收割一波,等到下一次赶场的时候,就背到街上去问问价格。

说起来,到底已经过去了那么长的时间,杨森林对此时的物价水平的认识,还是有些模糊的。具体能够卖到多少钱,他心头也没有准数,还得找时间去问问才行。

离石鱼村最近的一个场叫做瓦子场,每逢农历二五八就是赶场的日子。今天是正月十八,下一次赶场要等到正月二十二去了。那天正好是开学,不过没有关系,杨森林可以先去卖黄鳝,然后再回来上学。

虽然时间会晚点,但他是班上的优等生,有这样的特权。

钓黄鳝并不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等杨森林开学之后,空闲时间就会变少了,用来钓黄鳝则是刚刚好。

不过黄鳝也有被钓完的时候,并不能作为一项长期的规划。在杨森林真正长大能够做其他事情之前,还得找到黄鳝的替代品。

“我记得,小龙虾应该就是这两年传过来的吧?”

事实上,小龙虾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长江下游地区泛滥开了,不过到现在都还没有传到川渝地区来。杨森林大概记得,小龙虾在清远市泛滥的时间,应该就是今年或者明年,具体是什么时候,他也记不清了。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这个入侵物种是十分厌恶的。因为那货有一手熟练的打洞技术,会把田埂破坏得七零八乱,当真让人防不胜防。后来知道这东西还能卖钱之后,大家看它的眼光才有些改善。

小龙虾完全不怕捕捉,因为那货的繁殖周期短,繁殖速度也是超级快,再生能力比泥鳅黄鳝之流强太多了。

杨森林记得,小龙虾泛滥最为严重的时候,场面十分夸张。只要一到雨天,那货就全都会从洞穴里爬出来淋雨。田埂上、小路边上爬得到处都是,满眼望去,全是红艳艳的一片。只消提着塑料桶下去走一圈,随随便便就能捡个好几斤!

“嗯,先用黄鳝开路,再等着捉小龙虾,暂时的计划就是这样了!”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