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教育院院长慈惠之邀,上午九时,参加丛林学院的院务会议,和教育院的职事交换一些意见,如——
1.如何招生?
2.如何办好研究部?
3.如何做一个好老师?
4.我对教育的看法?
5.我对学院的建议?
我对身负教育工作的徒众,勉其——
◎对师资要全盘了解,教职要互相支援,故和众很重要,当然还要注重现代管理。
◎对学生的问题,要评估整个因缘条件,不可做片面的决定,尤其在辅导时,更要了解对方的想法、兴趣、需要,给予协助。
◎从事研究工作者,要有基本著作或一系列的文章发表,这些比文凭更为重要。
◎教学方法要依学生的根器,不时调整更新,不可一成不变,要多用心观摩他人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不如法举止,要耐烦谆谆善诱,多鼓励多给予信心,伤害对方,只有使他变本加厉,要多付出爱心,不要和学生对立。
◎老师的话,学生都很介意,故不要轻易一句话就否决,要在没有伤到对方的尊严下教育,才能受用。
◎学生会提意见,比较好办事,至少知道问题所在,没有声音,则无从下手,故要鼓励学生多发言多表示意见,并要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及表达能力。
◎真正高明的老师和学生是不讲“道理”的,能依其意愿,满足他们的所求,并能大事化小事,用打骂方式是在没有能力下,才使出的下策。
◎每一班学生学习能力差距大,是很正常的,因人的资质、能力、根器不同,学习能力自然有差距。
◎“好”学生在荣耀、鼓励中长大,“坏”的学生在鼓励、赞美、辅导中可以成就。也就是说对成绩差者,要多一分鼓励,成绩优秀者,多给予赞美。
◎没有事务的经验做不好事情,也读不好书。会做事的人,才会懂得如何读书。工作中不要嫌苦、不要嫌累、不要嫌忙,否则如何做事?
◎学生不安心,老师要负很大的责任,学生与学生间的问题,彼此可以交谈;学生与老师间的问题,不外是老师不公平,不平自然就鸣。要公平,就要让学生服气。对学生的天分要善加利用,因才施教,以爱心、真心、善心对待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力、发挥力、辨别力。
◎在教学、辅导上,要自我要求比学生对我们的要求还要严格,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晚七时,在学生周会上,勉学院学生:
◎每一个人要懂得自己,更要知道自己的前途,不看一时要看未来,不看自己要看大众,不看一地要看世界。
◎对世界潮流讯息要知道吸收,才不会与社会脱节,尽管各人思想不同,但常住的宗风理念,则要去体会。
◎学生受教育,在教学上要求老师是权利,但不要太在意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在学习中,要发心照顾天下的芸芸众生,不要去计较是否有人关心,能如此即是表示有力量者。
◎外在的环境没有绝对的顺遂,只要心平就会满意,能接受多少无理的要求,就会有多少佛法的方便。而“忍耐”是解决问题的妙方。
◎弘法在于是否有愿心,不在于国内或海外,一切皆要随顺因缘。出家人的生活,原本就要随缘自在,随遇而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