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沟通不仅要强调它的正确度,作为一个沟通高手,创造双赢的沟通,还要学会幽默的应对。
幽默是不是天生的人格特点?“不是。”幽默是可以经过学习而改善的能力。比如说最近有很多“脑筋急转弯”,像什么“没有脖子的熊”,叫吴**。这种书越来越多,从小就给孩子看这一类的书,孩子就比较有创造力。这对培养孩子的幽默感非常有帮助。
幽默本身有几个特点,它代表一种机智能力,机智能力对化解人际间的尴尬与冲突非常有帮助。
有一天,一个老爸在客厅和大家看电视,他突然屁声连连,结果孩子就讲,哎哟!老爸你怎么放屁呢?多不卫生。老爸笑笑讲:“哎呀!人非圣贤,放庇难免。”一讲完,那孩子就不好意思了。对啦!事实上“人非圣贤,放屁难免”,所以,马上把那个现场的尴尬就化解掉了。这是幽默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叫机智能力。所以人家研究那个幽默感,竟然发现幽默感与一个人的“智力能力”有关系。人家还研究幽默感对一个公司的主管影响。比如说,人家研究德州一家电脑公司,digitalcamprter公司。他们把主管送去接受10个月幽默感的训练,回来之后他们分组做实验,将接受过训练的主营,跟没有接受过训练的主管做比较对照。结果发现接受过训练的主管,经过九个月来的工作观察跟记录,他的员工异动率降低9%,他的生产力提高15%。
建议你们公司做幽默感训练,立竿见影。它既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还可以改善现场气氛,同时可以改变组织的气氛,当然很有效果。幽默感的内涵不协调性。比如说,你的一个结论,是对方从来没有想到的,与他想的相反,叫做不协调性。就像刚才说的没有脖子的熊,怎么会想到是吴**。这个就是相反。只要留心,你生活周围的事例经常会出现很多不协调的事情。
比如说,有一位教授是个律师,在大学里兼课,有一天刚好要到法庭出庭,与他上课冲突,他很厉害,本尊不能到,用分身来上课。怎么分身啊?录音带。他事先把教材录好,上课同样精彩啊。他把录音带送到教室,叫班长拿去:“各位同学!今天很抱歉,老师临时有事,不能来上课,不过本尊不能到,分身一样精彩,现在打开课本,看课本第几面。”开始看差不多5分钟,突然录音带讲一句话:“张三!你怎么在睡觉!”大家吓了一跳,就笑出来。录音带好厉害啊,马上接着第二句话:“不要笑!”,所以这叫做不协调性,本尊没有来,竟然对上课的过程了如指掌。
除了不协调性,第二个特点叫一语双关性。
有一个人急着跑进银行说:“小姐!对不起!我急着要上厕所,请问厕所在哪里?”那个小姐看他急,回答得也急:“是……你就用手直接打开后面的钢门,进去就是了!”直接打开钢门,进去就是了。其实她说:“你把门推开,后面进去就是。”就好了,为什么再把“钢门”讲进去呢?这一类叫一语双关性!
有一个小学老师,他将蛲虫的试纸发给小朋友,“各位小朋友!今天带回去,记住明天早上一起床,要你们妈妈把它放在肛门,明天就来交给老师。”你看,又是放肛门。3天之后小明就没有交,老师就说,“小明啊!人家都交了,蛲虫试验你怎么还没交啊。”小明,“老师!我不会做啊!”“哎呀!怎么不会做啊,我不是说回去一起床,就叫你妈妈放在肛门吗!”他说:“我们家都是木门,哪里有钢门?”那个老师也觉得不好意思了,这也是一语双关性啊。
西方国家某城市河边有一群人从事妓女活动,一天,有一个人带队,带她们到议会去陈情,她们陈情什么?原来要请议员帮忙,说要成立一个团体来加入劳保。这种事情引起大众传播媒体的注目,很多记者先生、小姐都到议会等着采访。议员也很慎重,议长特别派两位出来接待。来的时候,就问那个带队的,你们来要我们帮什么忙?他说:“很简单,希望议员帮我们向社会局申请立案,我们要成立一个团体。”议员说:“你们的团体叫什么名称啊?”他说:“我们的团体要叫做‘妓女工会’。”这个议员说:“入团法第一条规定,名称不雅不予立案,这个名称爱莫能助!何况如果我们帮你成立妓女工会,明天可能有人要来成立妓男工会,我们实在很难帮忙。你们好好去想一想,想一个名称,是大家都可以加入的,而且男男女女,只要从事这个行业都可以加入,名称要文雅一点。”
这个带队的很有创意,三两下就想出好名称,说:“有了,我们改成妓者工会。”一讲出来,那些新闻记者抗议:“我们的工会叫记者工会,怎么你们的工会也是妓者工会。不行!不行!以免混淆视听。”你看!抗议了。这位带队的就讲了,他说:“诸位的不满跟愤怒,我通通能够理解。”这很了不起,这叫做同理心。但是各位啊,你们要好好地听我解释,我们两个团体,服务的对象都是人,第一类同理论的运用啊!“服务的对象都是人,而且我们服务的内涵非常像,所以名称很接近,是很自然的事情。你们听我分析,你们欢迎来稿,我们也欢迎来搞,你们长短不拘,我们长短也不拘,你们园地公开,我们园地也公开,你们稿费从优,我们搞费也从优啊!所以这两个团体名称很像,是很自然的事啊!”大家一听,那些记者就不好意思了,因为有的还没有结婚,算了!算了!跑了!
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故事,目的就是要让各位印象非常深刻,这叫做一语双关性。借用这种一语双关性创造很多幽默的例子,这会增加我们生活的乐趣。
幽默的第三个特点,叫做自嘲性,经常拿自己当嘲讽、嘲弄的对象。
有一位日本幽默大师来某大学接受颁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既然是幽默大师啊,颁奖的时候,人家就要请他致词了,大家考验他讲话幽不幽默。他说:“各位啊,今天我竟然能够到贵地,拿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这绝对是超乎我的能力之外的,让我非常惊讶。我以前念书有多差吗?我在中学是以全校187名毕业的。我大学是第二名毕业的。各位,你们知道我念的什么系吗!我念的是法国语文学系,全系只有两个毕业生,所以我第二名还是差。”拿自己当成自我解嘲的对象。
我告诉你这种方法非常好,因为拿自己当成开玩笑的对象,绝对不得罪人。在人际的互动里面,能创造双赢的沟通。有时候人家对我说,“哇!教授,你怎么未老先衰?”未老先衰?未老先衰的潜在语言,叫做“败肾”,一个年轻人30多岁,让人家说败肾,是非常难听的,但是你如果跟人家起冲突,不值得。所以人家如果跟你说:“你怎么满头白发,未老先衰啊。”我就跟他讲:“哎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是老,还有人比我们还老。所以这么一讲,马上化解了那个尴尬。
学生都跟我说:“噢!老师,你幼齿的,幼齿的虽然补眼睛,但是老牙补盘骨。”我就跟他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是幼,还有人比我更幼。像类似这一种很多,比如说,一次有人跟我讲:“哇!你不得了啊,教授,你青出于蓝啊!”我说:“是啊,青菜是长在栏干上啊!”这样马上能够改变现场那个气氛,为什么?才不会给人家感觉我青出于蓝,非常傲的样子。
人家说,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是啊,坐得屁股酸,不如起来走一走。举一反三:一个人举手赞成,三个人反对,就举一反三。
从这里面,你可以经常找到幽默的来源,我们创造双赢的沟通,必须在语言的内涵上用心,不是只有清楚、明白、具体、简单、正确,还要做到幽默。
人际沟通,有时候会鸡同鸭讲,牛头不对马嘴。这就是所谓人际沟通障碍。
人际沟通最主要的障碍叫主观偏见,这是最大的障碍。
苏东坡先生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在讲,一个人看问题,从不同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可以我执太深,执着心太重,如果这样的话,你就不容易接纳、倾听别人的想法。所以,自我主观偏见是人际沟通的第一大障碍。
比如一位太太同先生结婚才一个礼拜,竟然就为了一件事情而晚上睡不着觉,快要神经衰弱了。什么事情呢?先生晚上睡觉鼾声大作,常常吵得她睡不着,睡不着就到庙里去掷签,要决定看看,需不需要跟她先生离婚?幸好老和尚从里面出来,看到的时候说:“哎呀!女施主啊,我看你面带愁容。”这一位和尚是善于沟通的人,他光看面相,就知道她心事重重。“你到底有什么心事啊,不妨讲给我听听。”她就讲了,她说:“哎呀,我先生晚上睡觉鼾声大作,呼声较高,搞得我睡不着觉,快神经衰弱了,所以我来这里掷签,看看神明有没有指示给我,可以和我先生离婚啊。”你看这个老先生有多厉害,说:“哎!你错了!你错了!依老纳看来,你应该站在你先生的立场,来看你先生打鼾的问题,你不应该主观偏见执着太深。”他说:“你先生会打鼾,有两个原因——第一,每天工作认真,苦干实干,人人称赞,先生将来升迁有望,你还想跟他离婚,太傻了!”他说:“第二个原因很可能他睡觉时有东西阻塞呼吸道,所以呼吸不顺畅,你应该好好帮助他嘛,怎么还要跟他离婚呢!”太太一听有道理,跑回家赶快打电话对先生说:“先生啊,我已经备好烛光晚餐,洗澡水也放好了,赶快回来!”先生怎么可能等到晚上,马上就请假冲回来,夫妻误会冲突就这样化解。
好像一个歪头在看野台戏,看得这样爽啦!这样鼓掌鼓得去撞到隔壁。“歪头的!你爽就好了,为什么还在撞!”他说:“你不知道啦!你看那个小姐该凹就凹,该凸的凸,真够漂亮的!但是啊……”品头论足。人家说:“歪头的!你说但是什么?”他说:“但是戏台怎么是歪歪的?”人家就觉得很好笑:“你歪头看出去,从头开始就歪,所以当然戏台歪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与人家沟通,先要放弃自己的主观偏见。你开始就歪,自己的想法决定了你信息的内容和意义,那当然就没有办法沟通。
这种情形在夫妻之间问题最多。一位女士,大概每次她先生不回来吃晚餐,都跟她说要加班。她就常常来找曾老师问个清楚。每次问的题目都一样:“你看我先生有没有外遇。”曾老师说:“我怎么知道?”,她说:“我跟他结婚十几年,只要他跟我讲话,眼睛不敢看着我,我就知道心里有鬼!”
这叫做“读心术的神话”。这是人际之间非常可怕的一道墙。常常自己想说:“他一定不喜欢我!”或是说,我在这里被排斥,我的主管好像处处跟我作对。“哼!我不是萧内阁的人,萧内阁一定跟我处不来!”一大堆这样的话。
自己的心魔在作崇,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读心术的神话,绝对破坏夫妻关系的来源。很多夫妻之间,风吹就草动,一听到电话,就紧张地偷听,然后就有很多事情,一讲到明天去哪里,马上就去跟踪。何必呢?到最后是一场空啊。所以这都是自己的主观偏见,破坏了两人之间的关系。
除了这种沟通障碍以外,我们通常还会发现另一个重要的障碍——语意的障碍。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障碍来源,它告诉我们说,跟对方沟通,永远要记住,尽量不要使用专有名词,尽量使用两个人之间共同的语言。
如果彼此喜欢用闽南语来沟通,那么你两个人就使用共同的语言问题是闽南语之中,也会产生冲突。《中国地方通史》就记载得很清楚,说台湾的漳州人跟泉州人,因为语音不同,讲话不同,造成彼此不合,发生流血冲突,小冲突上百次,大冲突之多。这很恐怖!听不爽就打他,就流血冲突。所以有人研究语言同政治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语言是一个国家重要因素,就因为它是用来促进大家共同沟通的工具。这就是我们常常讲的,语言又叫做语桥,即语言的桥梁。我们如果使用太多的专有名词,是造成彼此障碍的来源。
有一个人介绍核能安全,非常热心,话里面又夹杂着德文、英文,还讲一大堆核能安全的专有名词,结果人们听不太懂,点头不代表懂,这一点在沟通中,要特别了解。
中国人就因为这样,所以障碍很多。人家问你:吃饱了没有?差不多啦。菜好吗?普通啦。你跌得痛不痛?普通啦!什么叫做普通,你也不知道啊。所以中国人常常制造这种语言的模糊。跟中国人沟通,这就是很大的障碍。这是第三个障碍,就是模糊的障碍。模糊,不明确。人家跟你说,你肚子饿了没有?也说普通啦。你“普通”,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饿或不饿,要明确啊。所以,你跟中国人沟通要注意什么?要注意他很会花。有时候白纸写黑字还要继续花。所以和中国人沟通,各位要有撕破脸的准备。经常想要跟你花,就来开始花。几乎在中国人的沟通里面以处可见。差不多啦、普通啦、随便啦、马虎马虎啦……也不知道马虎什么!
除了这一种模糊的障碍以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沉默的障碍。
这在人际的互动中,绝对是一个伤害。千万不要记住什么“沉默是金”。中国人教人家外表大智若愚,内里扩张实力。这是人际沟通障碍的来源。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很多连续剧内容的来源。下面编个剧本给你看:
男主角叫做志明,女主角叫做春娇,女配角叫小华。有一天,小华坐车经过志明家,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她就下车,要拜托志明带她去看医生。哪知道来到志明家的前面,第一个巧合发生了——正好撞到门。结果志明当然来开门啦。一看说:“小华,怎么昏倒在这里啊!”人之常情,当然把小华抱起来,进屋里面赶快打119,叫救护车啦。哪知道女主角春娇,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就在志明抱小华的时候出现了:“奇怪,他怎么抱着别的女人?那我算什么!”疯狂的情绪就来了。那个认知,直接刺激到杏仁核啊!这时候的春娇,马上有非常不理性的动作:“哼!你给我记住!”就冲出去,又没有好好地问志明,这到底是什么事情。因为中国人说沉默是金啊。志明这时候就知道春娇在误会,所以赶快把小华放下,就去追春娇。哪知道跑得太快,绊到门槛,这又是一个巧合!门槛绊倒爬起来的时候,就听到一声惨叫,可怜的春娇被车撞死在地上。
这个剧情主要说明“沉默是障碍”。
美国有一个学者,专门研究华人在陌生情境中怎么解决这种尴尬。结果发现华人和美国人有极大的不同。华人碰到陌生情境,常常用沉默代替,跟你打招呼,就完了。美国人不是,美国人就主动询问信息,主动关心、主动接近。
第五个障碍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很多国家有不同的民风和民俗,不了解,就会造成彼此之间沟通的障碍。清朝的时候,李鸿章同国外人士谈话,随从要带着痰盂让他吐痰!外国人误解:“清朝的大官乱吐一通!”如果不了解中国大官的这种习俗,就会造成障碍。
外国使节到中国朝廷下跪,这又是一个障碍,文化障碍。
美国的中国电影周放映的竟然还是清朝长辫子穿古装的影片。难怪外国人对中国人有一个概念,叫“东亚病夫”。其实这又是主观偏见,叫steriotype,刻板印象的障碍。东亚哪里都是病夫呢?就像有人讲“英国”,就在后面加上“绅士”——英国难道都是绅士吗?英国的影星休葛兰还到美国召妓,他哪里是绅士?
如果主管同员工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经常来自刻板印象,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比如说一个单位的员工服务技术不高,士气不昂,老板很可能这么说:“一定是薪水问题,只要给他调薪就没问题了。”这个叫刻板印象,这也是造成他与员工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障碍。
所以,一种障碍如果加上文化背景差异的障碍,事情就严重了。因为有时候,这种国与国之间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障碍,有时甚至还会打仗。有时候是信仰不同的障碍,如宗教战争。
我们应该注意沟通环境的选择。因为会产生所谓环境的障碍,包括噪音,谈话地点不适合等。
我们还要从一个重要的观点来看障碍,就是我们信息输送的过程,到处都是障碍,信息送出去的时候,如果信息不正确,当然障碍就会产生。
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好,虽然双向沟通,比较费时间,常常要回馈,听不懂就马上说:“对不起,能不能再跟我讲一遍?”“你讲的意思是这样吗?”马上回馈。但是为了保证沟通内容的正确度,双向沟通绝对比单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