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网卡、声卡 第一章 声卡

€€使用创新声卡的曲折经历

最近笔者新买了一块创新的sblive!声卡,安装后接好线,首先开机进入主板bios,将原来viakt133主板集成的ac’97声卡屏蔽掉,保存设置后进入windows2000,再将声卡的驱动程序和声卡应用软件全部装进系统。重启系统,发现创新声卡的图标出现在工具栏上,安装成功!拿出最喜欢的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cd碟放进光驱,这时创新的creative media source播放器自动跳出,顺利认出了碟片。可接下来只见播放器快速扫过cd的各段音轨,在每段音轨前出现一个叉就不播放音乐了。

改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正常,可用不上创新的播放器不甘心啊!再将creative media source播放器打开,选择存放在硬盘上的音频文件,可以正常播放,那就将cd碟片上的音轨抓到硬盘上听吧,可竟然跳出提示:“光驱不支持cd音频提取”,我的光驱是才买的16×dvd-rom啊!

从上面的现象看,问题可能出在光驱的dma驱动程序了。由于我用的是via主板,dma驱动一直使用via的“bus master ideutility”,问题应该在这里。马上进入控制面板的“添加/删除程序”,将via的“bus master ideutility”删除,然后进入设备管理器,将“ideata/atapi控制器”项下的“viabus master idecontroller”卸载,重启系统后系统提示找到新硬件,将它安装为“standard dual channel pciidecontroller”。

重新打开creative media source播放器,熟悉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终于在耳边欢快地响起。

€€听音乐买什么声卡之产品推荐

一个声卡的声音取向会和dsp、codec、电容、运放有相当大的关系。而这里也自然牵扯到了哪怕是同一型号的声卡哪怕是“生产批次”不同都会在声音上有着不少区别。最经典的例子不外乎创新了,民用界巨头创新是一个声卡高产户。一个型号的声卡,可以生产好几种不同的版本,导致前后版本的音质都有相当大的差别。另外品牌不同,也都会造成声卡的音色取向不同。

这与每个厂商(没有能力开发驱动的厂商除外)所开发的驱动也有着间接的联系。其中蕴含了,每个厂商软件开发团队的声音取向喜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乌龟海滩8820与s90的区别,硬件相同但是音质,取向都有稍稍不同,下面笔者以声音取向分类介绍。

创新风格

一直以来创新声卡垄断市场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其声卡以大而全的特点被每个人熟知,可谓是一个多面手:游戏,电影,音乐一个不漏。而事实往往告诉我们,一个厂商如果要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卡是根本不可能的。创新有没有能力生产十全十美的卡?这个不用想都可以了解,肯定是可以的。

但是介于产品的发展规划,厂商心理的一些小算盘,以及开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完全是没事找事,况且他已经坐稳了民用声卡的头把交椅。而我们这篇文章主要从音乐角度来说,其他方面我们可以抛开不看。经常去论坛转悠,会听到各种各样有关于爱好者对创新的评价,比如数码声严重,src离谱,等等之类。这些说的都是他的缺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创新声卡的特点,视这些特点为不好的,也许仅仅是不喜欢创新这一声音类型的人,又或者人云亦云者。

那么究竟什么叫做数码声呢?src到底能给于创新的声音取向,素质的改变呢?同时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创新的早期pci卡与后期的pci声卡也有着不同的声音风格,这点后面再说。

数码声

关于很多人给出的评价是这样的:高频不够清澈,延伸性不够好,中频单薄,低频下潜虽深但是混浊。这些特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所谓的一种数码声,就是声场宽阔了一些。高频虽延伸不好,但是能够给流行乐增色不少,中频不够厚,这个没有办法去改变,而低频近乎变态的下潜,可以满足流行乐低音狂的需要。这些特重综合在一起。创新的sblive系列可以被定性为一片比较合适流行乐的声卡。

至少可以满足年轻人的需要,同时他还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兼容性。对于喜欢流行乐的朋友创新的数码声应该视其为优点,毕竟唱流行乐的歌手目前看没有几个中频能过关的。

sblive0060

这款声卡是创新多年以来发布的经典声卡之一,现在已经是穷人的劳斯莱斯。在这样的价格中,它能够完全的胜任任何的电脑应用需要,包括游戏,电影,音乐。同样这款卡也是创新“数码声”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声音风格独树一帜,也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不过最重要的是创新及其他爱好者并没有抛弃这款声卡,仍就在为他开发驱动,可以使用的多种多样,包括了俄罗斯的kx驱动。

驱动之家音频版主开发的游漂版本驱动以及微软的兼容wdm驱动和创新自己的官方驱动。

这么多样的选择,除了每一种驱动都可以给声卡带来不同的声音取向及音质外,还有不同的多种多样的功能。拿kx的驱动来说,这款驱动相对比较专业,复杂的设置往往令初学者望而却步,但是如果设计得当,将可以打造出一款非常出色超值的声卡。而游漂的驱动则比较傻瓜,合适初学者来使用,当然声音的风格也比官方驱动改变了不少,早前笔者有使用过此驱动,感觉声音是有了明显的改变,但是听久了会有种腻味,我们俗话就叫做:不耐听。总之各有各的喜爱,有这么多的驱动选择,喜爱这一风格的朋友不妨败了卡之后自己回来逐个试试。

ct4700

这款卡作为创新早期的低端声卡,险些被人埋葬在历史之中。但是是金子早晚会发光,在介绍这款声卡之前,笔者仍需要多说一些关于技术背景的问题,以方便让大家顺便了解一下为什么,现在的爱好者都偏向使用年代久远的卡。众所周知,当年在isa过渡到pci的时代之后,intel联合众多厂商发布了ac97音频规范。这一规则的发布彻底改变了pci时代声卡与isa声卡的根本结构。我们从过去的isa卡中可以发现,除了创新的产品之外,其余多会选择dsp+控制器+codec这样的组合。

而这个codec当然是在ac97规范没有发布之前的那一种,不过当时的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很少有人用得起好箱子。这便给大家了一个错觉,声卡这么多年的发展,音质当然越来越好了。其实不然,这一切都是ac97惹的祸。ac97的早期规范中规定了ac97codec只能够接受48k的采样,那意味着codec在处理之前,要将进来的数据先转换成为48k。

其中就多了一个我们src过程,有人说他是音质杀手,笔者在前面作了否定,但是并不意味着笔者认为src并不能对音质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看似冲突其实两者并不冲突。ac97的规范,毁掉的是一大批的民用声卡,当然大家如果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src的过程,对于某一个声卡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是一个声卡行业在音乐素质发展上的整体倒退。为什么人们追求awe64g因为他是isa卡并不牵扯src的结构设计。为什么人们追求mx200?因为他也并非是原生的pci声卡,同样也没有受到限制。

很明显在ac972.3普及之前,人们都会热衷于早期没有被ac97规范践踏的一方净土。之前提到看似声卡是在不断的进步,但是进步的是功能,退步的是音质。好了说了这么多言归正转。ct4700也是为数不多的净土中的其中一块。时隔多年,又被人从坟墓里挖出来朝拜,原因就是它仍旧是早期声卡结构,pci接口的代表。这款声卡其实归附于创新的pci128系列中,同样也是众多pci128中比较抢眼的其中之一,与这款4700几乎是孪生兄弟的oem版本s3300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s3300

他们与其他的pci128卡最大的差别就是并没有使用ac97codec而是使用了较为出色的akm4531,其声音素质可以说是比较不错的。s3300,ct4700这两者中前者的做工用料要出色许多,使用了难得在创新卡中见到的铝壳电容,以及功放中加入了散热片,当然声音质量也要出色4700不少。其他两者就再没有差别。那有朋友也许会问既然这样为什么推荐4700而不推荐s3300呢?4700由于用料较差,均使用了直立电解电容,但这也为4700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可以自己去打磨他,用更出色的foraudio电容来进行改造,并且更换运放等等这些都让4700具备了全面超越s3300的潜质。

ct4700

而s3300虽用料足,但均为铝壳电容,无形中给了其一个紧箍咒,可打磨的范围就少了许多,实难想象除了对它更换运放外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而这款产品的声音风格则并非我们之前说到的传统的创新数码声。而是很有韵味的那种,尽管低频还有着创新的特色,但是其他方面都有不错的声音表现,最主要的是它目前仍旧有xp的驱动。当然零售市场中我们已经无法找到他们的身影,只能在二手市场中寻求了。总结前面所说,对于有动手能力的朋友ct4700绝对是一个廉价卡中不错的选择50元不到的价格,声音却别具风味。而s3300则合适钱不多,也没有什么动手意愿的朋友,直接拿来使用也是非常划算的一种选择。

水晶风格

说道水晶芯片我们不能说想到目前正在走红的黑金系列声卡,其全系列的产品均使用了水晶的芯片,尽管有多方证据证明他前期的芯片使用了cs4620的dsp,但是目前发布的一部分无贴纸版本的黑金cannon均使用了cs4630的芯片。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最终都得到了音频爱好者不错的评价,至少从声音角度来说是这样的。说这个例子并不是告诉大家黑金声卡是廉价不错的选择。而是想要证明一点,虽然芯片的型号不同,但是水晶的dsp的风格取向都几乎是相同的。其本身具有非常出色的声音素质,另外乌龟海滩的sc卡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有廉价的声卡能够使用水晶芯片那么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幸运,随着近期的水晶热,国内的山寨厂商盯上了早已退出国内市场的“大力神”品牌。所以目前市场中也自然出现了大量的大力神山寨卡,山寨公司对大力神的fii型号(fortissimo ii)的声卡进行了仿冒,使用了水晶的cs4624芯片。

尽管它属于山寨,但是仍具有水晶的血统。更令人兴奋的是他价格便宜,声音也都完全继承了水晶芯片的特点:高频延伸,解析力较强,中频偏厚,韵味十足,而低频相对较弱,下潜虽不是很深,但是在有出色回放设备的帮衬下也能做到收放自如,弹性有佳。整体卡的做工也并非十分马虎,质量到目前使用者的反馈来看还算是山寨中的佼佼者。返修率并不高。下面来说一下这款卡的特色。这也是在50元上下的一张卡,采用的4624,以及完全模仿大力神的电路,元件,甚至包括了eeprom。尤其是最后一点,对于一个已经淘汰了的芯片而言这个是至关重要的,至少山寨厂为他找了一个好娘家,让他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余热。也就是说这款卡可以不受限制的使用大力神的官方驱动。让他可以使用华丽的大力神驱动之外,声音也依靠驱动有了不少的提高。

这同样也是这款卡的价值所在。另外此卡还设计了两个光纤接口。这也是50元左右的声卡中极为罕见的,可以说根本没有。完全方便了有dac,功放,甚至是md的朋友,用md来做说明,以往我们找一张可以协助md录歌的声卡至少都要在200元以上,200元以下具有光纤接口的卡也是几乎没有的。现在这款卡同样也可以作为一个md廉价的连接方案,一卡多能,价格也够便宜何乐而不为的。这卡也并非没有缺点,就是他并不合适推耳机。需要上耳机于这款声卡上的朋友要注意一下了。

viaenvy24风格

via的卡面世也有2年多了,直到去年末才因为av710这样卡火爆起来。当然除了他十分出色的性价比之外,就是他并非使用了ac97连接方式,而是使用了i2s的方式。这样的结构几乎可以完全避开src的影响。当然src的存在让我们使用者十分不爽,而没有src的声卡究竟又有什么能耐?经过笔者曾经使用av710来看,没有src的声卡不错如此,声音完全没有特色。

平淡的如同一杯纯净水,更别说什么突出了。其最大的声音风格就是没有什么音染,没有什么特色。高频没有什么延伸性可言,中频单薄,低频下潜不足。这些特点,我本以为模拟输出这样也就算对得起听众了,通过光纤接口接了功放之后,发现仍然如此,甚至还有杂音(最后大家都有类似的反映,无奈只能归结av710的数字输出设计低劣),不免当时失望。之后ooaoo公司又发布了sq710ii,在笔者看来很可能av710低劣的做工以及公版的设计影响到了envy24ht-s芯片的发挥,在得到sq710ii之后发现怎么也是如此?模拟输出如同av710别无二致,只不过数字输出的声音的确令人叹为观止,但仍然是没有什么出彩的声音特征。

直到后来发现原来这些声卡都可以刷eeprom,有幸当时拿到了三款声卡的eeprom一个audiotrak,一个m-audio,一个terratec。这个在笔者以前的《sq710ii暴走prodigy7.1之路》一文中有详细的说明,笔者这里不多说了。刷过之后分别使用了三个公司的驱动,最后选择了audiotrak的prodigy7.1的驱动,在这以后我才真正的发现了via这款芯片的威力。尽管eeprom刷了之后模拟接口失效,但是通过数字接口连接功放,笔者感到了天籁之音。高频细节丰富,解析力明显强过水晶芯片的声卡(水晶卡一直以高频优越著称),低频也有非常不错的表现,下潜深,弹性足且不混浊。唯独中频改观不大。

但是在之后发布的驱动中,似乎厂家有意削弱了低频,将重点放在了中频上,不同版本的驱动可以适合不同声音倾向的人。至此说明一个问题,对于envy24ht-s这样的软芯片来说(i/o控制器)需要完全依托在出色的驱动之上,via原本没有设计声卡的经验,在驱动的开发上功力可想而知。也就是说只有出色的驱动才能够让这款芯片的声卡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而这些国际厂商通常只为了其高端产品开发独有驱动,而相对廉价的产品只是在公版驱动中加入自己的logo而已。我们同样也可以理解为,购买envy24芯片的声卡一方面是在买硬件,而另一方面还是在买软件。所以对于倾向购买envy24ht-s声卡的朋友,笔者要说:“如果没有足够的银子去购买,有厂商为其开发专用驱动的声卡,那么尽量避免选择名牌厂商的低端声卡,因为同用公版驱动,但是他的价格要比二线的声卡生产商的产品高出很多,terratec1723就是一个例子。”

而在目前国内的市场产品中,笔者倾向于ooaoo的sq710ii。做工质量都相比其他的品牌要出色许多,最重要的是它拥有不错的硬件基础,尤其是优秀的数字输出,绝对是刷eeprom之后的绝佳搭配,可以充分的体验声卡脱胎换骨,200元变千元的声音质量。当然如果是无意使用数字输出的朋友选择av710相信就足够了,相比sq710ii显得奢侈了些,毕竟同用公版驱动,没有其他的要求,价格选择最低的为宜。

硬盘的保修内幕你了解吗?

我们发现硬盘就是消费者投诉最多的diy配件,而硬盘保修条款就是众多消费者所不了解的事情之一。大多数人们只是了解硬盘保修的部分条款,而没有深入明白硬盘保修的条例。今天我们就清楚列举出目前市场上所售卖的盒装硬盘的保修条例,希望大家在购买硬盘之前,看清楚自己所买硬盘的保修条例。因为了解了这些保修条例来购买产品,才是聪明消费者所要做的事情。我们今天所说的硬盘保修内幕主要是集中在硬盘的保修时间以及硬盘保修规定上,由于每一个硬盘厂商对产品的保修规定不同,所以这些没有公开说出的硬盘保修规定就需要消费者注意。

首先要说的硬盘品牌是希捷,作为市场上出货量不错的硬盘品牌,希捷的保修就显得较为保守。诸多条例限制了消费者的保修,而且现在市场上所出现的正品希捷硬盘都是以散装形式出现,并没有盒装产品出现(有些希捷盒装硬盘的盒子是经销商自行印上)。

保修时间:五年保修,第一年免费保修(头三个月免费包换),后四年有偿保修,保修费用80元/次

保修规定:硬盘表面出现损坏,需要收取一定费用,至于费用就根据厂商来规定。

以下就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希捷硬盘,大家一定要记住它们的包装和外观。

迈拓金钻盒装硬盘在以前一直是由蓝德代理,不过到了近几年,众多大代理也加入迈拓金钻盒装硬盘销售当中。所以迈拓金钻盒装硬盘的保修时间和保修规定有着众多种类,而且每一个代理的保修的条例又完全不同。

首先所介绍的就是建达蓝德代理的金钻硬盘,它的保修情况如下。

保修时间:三年保修,第一年免费包换期(其中头三个月换新品,后九个月换良品),后两年免费保修。

保修规定:ide/sata接口损坏、硬盘表面有花痕将收取一定费用。

新加入的新正金钻盒装硬盘通过低价抢去了不少蓝德金钻硬盘的生意,不过与蓝德代理相比,新正保修就显得较为落后,以下就是新正金钻硬盘的保修规定。

保修时间:三年保修,头三个月免费包换新品,后九个月换良品,后两年免费保修。

保修规定:ide/sata接口损坏、硬盘表面有花痕将收取一定费用。

以往的日立硬盘是由环亚和新资源来代理,不过时至今日,这两个代理的货源已经十分稀少,取而代之是由新天下代理的盒装日立硬盘。不过对于这个新日立硬盘代理,有不少消费者却不太明白它的保修条例。为了让大家明白现今的日立硬盘最新条例,我们特意将新天下公司的保修规定列出。

保修时间:ide硬盘系列保修时间为一年(头三个月为免费包换期,其余时间为免费保修期),sata硬盘系列保修时间为三年(头三个月为免费包换期,其余时间为免费保修期)。

保修规定:ide/sata接口损坏、硬盘表面有花痕将收取一定费用。

西数硬盘在价格方面一直有优势,而它的盒装硬盘在同类型产品中亦是处于价格较低的位置。和迈拓金钻硬盘不同的是,现今市场上西数盒装硬盘代理主要是由两个大代理商组成。它们分别为建达蓝德和迪科,前者的保修条例和蓝德金钻硬盘一样,同样是三年保修。

建达蓝德西数硬盘保修时间:三年保修,第一年免费包换期(其中头三个月换新品,后九个月换良品),后两年免费保修。

保修规定:ide/sata接口损坏、硬盘表面有花痕将收取一定费用,价格较迪科代理西数硬盘贵。

和建达蓝德代理西数硬盘不同的是,迪科代理的西数硬盘却与众不同。它的保修时间很特别,大家不妨对比一下它与建达蓝德究竟有什么不同。

保修时间:30个月保修,第一年免费包换期(其中头三个月换新品,后九个月换良品),其余时间免费保修。

保修规定:ide/sata接口损坏、硬盘表面有花痕将收取一定费用,价格有优势,总体来说,比建达蓝德代理西数硬盘低10元-20元。

与蓝德、新正相比,讯宜加入盒装金钻硬盘代理的时间就较为晚,不过它的保修却是众多金钻硬盘中最好的。

保修时间:三年保修,头一年免费包换新品,后两年免费保修。

保修规定:ide/sata接口损坏、硬盘表面有花痕将收取一定费用。

保修时间:三年全免费保修,头一年包换,后两年免费保修

保修规定:硬盘表面出现损坏,需要收取一定费用,但仍然属于保修范围。

三星硬盘的保修情况最人满意,不过三星硬盘的普及程度就远远不及四大硬盘品牌,所以消费者在购买三星硬盘时,所遇到的问题亦是最少的。

€€走出选购声卡的四大误区

一、宁选低端声卡而放弃板载声卡

目前几乎所有的主板上都有板载声卡,不过许多用户总是对于板载的声卡不太信任,认为那是低档货,宁愿再去花上几十块钱买上一块声卡,觉得那要比板载的声卡要好,其实这是个偏见。在声卡发展的最初,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等原因,板载声卡的确性能不佳,有的软声卡还会占去较大的cpu资源,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cpu性能的不断提升,无论是板载整合型硬声卡还是软声卡的性能都有了质的飞跃,它已不再是低性能的代名词了,软声卡对cpu资源的占用率也几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了。

目前市场上的板载硬声卡采用的最常见的芯片是cmi8738。虽说它不自带midi音色库,不过这对于如今已基本上很少用到midi音效的游戏来说并不重要;同时cmi8738还可以通过软件模拟支持ac-3解码和模拟5.1声道输出,完全可以满足基本的环绕立体声效果要求。

一些高档的主板有时还会选用创新的ct5880芯片。这块芯片就是常见的创新pci128数码版的芯片。如果您的主板是采用的这款芯片作为整合声卡的话,那性能可是远比那些几十元的低档声卡强哦!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您在选购独立的声卡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一下,自己的主板上采用的是何种板载声卡。并且如果您选购的是那种几十元的低端声卡的话,那么还不如就用原来的板载声卡,因为目前许多的板载声卡的性能远比这些低端声卡出色。

二、认为越贵的声卡音质就一定会好

各种声卡的价钱差距是非常大的,从几十元到上千元都有。虽说是“一分价钱一份货”,但同时也不是价钱越贵的声卡,音质就一定越好。

目前许多声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除了对音乐的播放以外,还有对游戏音效的支持,一些高端的设备还有对各种midi键盘及其他电子音乐设备的支持,因此它们的高价有时是因为它们功能较多的原因。同时术业有专攻,有些声卡往往对游戏音效的支持和表现较为出色,而真正对于音乐的表现,音质上却是较为普通的。

因此如果用户的电脑对于游戏的要求不是非常高,而却希望能够听到较为优质的音乐的话,那么在选择上就更要注意此点了,因为那些近千元的高端声卡、专业声卡未必适合您。相反一些价格在200元左右的产品往往却能够给您意外的惊喜。尤其是目前几乎已在市场上绝迹的帝盟的产品,用来单纯欣赏音乐绝对是首选,而其中的帝盟mx200则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哪位音乐爱好者在市场上发现它的话,千万不要放过哦!不过还有一点遗憾是由于帝盟退出了声卡市场,它的产品几乎没有windows2000和windows xp的驱动程序,选购时也要有所考虑。

三、认为“数码版”声卡一定能实现“数字化”

目前“数字化”的概念早已是深入人心,似乎什么都要“数字化”,“数字化”一定出色。在声卡中也出现了许多标称为“数码版”的声卡,价格当然也要贵上一些。一些用户在选用了这些“数码版”的产品后就自以为已经实现了音乐播放“数字化”。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

用电脑播放音乐cd不外乎两种方式: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前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实现电脑音乐播放数字化的方式则是通过两芯的数字音频信号线分别连接光驱的数字音频接口和声卡的cds/p_dif输入接口,此时数字信号绕过了光驱的dac,直接由声卡进行数模转换。应该说通过这种方式播放出的音乐效果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前者,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码版”的“数字化”播放方式,而这也是非数码版声卡(其实就是没有cds/p_dif输入接口)不具备的。但是并不是简单地安上“数码版”就能实现“数字化”播放的,关键还是要通过cds/p_dif进行正确的连接,如果还是用四芯连线连接模拟音频接口的话,那么则还是在用“数码版”声卡进行模拟播放。

四、重视声卡而忽视音箱

许多的用户在选购声卡时不惜重金,然而在选购音箱时则马马虎虎,这也是一个误区。虽说声卡是决定电脑系统音效的关键,但是没有好的音箱来表现的话,同样再好的声卡也是无济于事的。电脑的音效的打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声卡和音箱两部分。重声卡、轻音箱和重音箱、轻声卡都是不对的,只有两者合理地搭配才能够打造出优质的音效。

€€巧辨主板pcb板的层数

pcb板本身的基板是由绝缘隔热、并不易弯曲的材质所制作成。在表面可以看到的细小线路材料是铜箔,原本铜箔是覆盖在整个pcb板上的,而在制造过程中部份被蚀刻处理掉,留下来的部份就变成网状的细小线路了。这些线路被称作导线或称布线,并用来提供pcb板上零件的电路连接。通常pcb板的颜色都是绿色或是棕色,这是阻焊漆的颜色。是绝缘的防护层,可以保护铜线,也可以防止零件被焊到不正确的地方。

现在主板和显卡上都采用多层板,大大增加了可以布线的面积。多层板用上了更多单或双面的布线板,并在每层板间放进一层绝缘层后压合。pcb板的层数就代表了有几层独立的布线层,通常层数都是偶数,并且包含最外侧的两层,常见的pcb板一般是4~8层的结构。很多人pcb板的层数可以通过观看pcb板的切面看出来。但实际上,没有人能有这么好的眼力。所以,下面再教大家一种方法。

多层板的电路连接是通过埋孔和盲孔技术,主板和显示卡大多使用4层的pcb板,也有些是采用6、8层,甚至10层的pcb板。要想看出是pcb有多少层,通过观察导孔就可以辩识,因为在主板和显示卡上使用的4层板是第1、第4层走线,其他几层另有用途(地线和电源)。所以,同双层板一样,导孔会打穿pcb板。如果有的导孔在pcb板正面出现,却在反面找不到,那么就一定是6/8层板了。如果pcb板的正反面都能找到相同的导孔,自然就是4层板了。

小技巧:将主板或显示卡对着光源,如果导孔的位置能透光,就说明是6/8层板;反之就是4层板。

€€玩游戏也要注意声卡驱动的选择

近来笔者刚刚装了一台新机,以为可以尽情的玩cs了,可不知为什么在cs中却没有声音,这下可把我急坏了。我装的这个版本的cs(1.6版)在学校宿舍的电脑上玩的时候就经常死机,但是有声音,开始我还以为是游戏版本的问题,于是买了张公认最稳定的1.4版本来试,但问题还是无法解决,难道是硬件的故障?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学校的电脑上进入了cs,有声音!赶紧退出游戏,进入“设备管理器”中一看,用的声卡和我的一样,都是“creative pci128”。那为什么在我的电脑上就没有声音呢?经常反复的检查我发现,本机安装的是声卡驱动是支持wdm的,而我在家用的则是完整版的驱动(不支持wdm),难道问题在这儿?

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中,从新安装支持wdm的声卡驱动,安装完成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入了cs……哇,有声音了!

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不知道有没有人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如果有的话,那么赶紧安装一个支持wdm的驱动吧!

什么是wdm驱动?

wdm(win32driver model),即win32驱动程序模型,是microsoft力推的全新驱动程序模式,旨在通过提供一种灵活的方式来简化驱动程序的开发。在实现对新硬件的支持上,减少并降低了所必须开发的驱动程序的数量和复杂性。除了通用的平台服务和扩展外,wdm还实现了一个模块化的、分层次的微型驱动程序结构。wdm驱动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让不支持多音频流的声卡支持多音频流,不使用音频线直接听音乐cd等。

€€远离无声世界,集成声卡故障处理大全

随着主板集成度的逐步提高,集成声卡已经成为目前电脑的发展潮流,而且随着集成声卡芯片的技术提高,大有取独立声卡而代之的趋势。

根据通俗的分类,ac'97声卡被分为硬声卡和软声卡两种,其中ac'97硬声卡,首先大部分独立声卡都是硬声卡;而集成在主板上的声卡也有硬声卡:这些声卡除了包含有audio codec芯片之外,还在主板上集成了digital control芯片,即把芯片及辅助电路都集成到主板上。这些声卡芯片提供了独立的数字音频处理单元和adc与dac的转换系统,最终输出模拟的声音信号。这种硬声卡和普通独立声卡区别不大,更像是一种全部集成在主板上的独立声卡,而由于集成度的提高,cpu的负荷减轻,音质也有所提高,不过相应的成本也有所增加,现在已很少被主板厂商采用。

ac'97软声卡则仅在主板上集成audio codec,而digital control这部分则由cpu完全取代,节约了不少成本。根据ac'97标准的规定,不同audio codec97芯片之间的引脚兼容,原则上可以互相替换。也就是说,ac'97软声卡只是一片基于ac'97标准的codec芯片,不含数字音频处理单元,因此电脑在播放音频信息时,除了d/a和a/d转换以外所有的处理工作都要交给cpu来完成。可以这样说,ac’97软声卡只是简化了硬件,而设计思路仍是贯彻ac'97的规格标准的声卡。也有部分消费者就认为:软声卡就是没有digital control芯片,而是采用软件模拟,所以就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其cpu占用率肯定较高,容易产生爆音,其次音质也不可以和普通的独立声卡相提并论。

其实随着cpu主频的不断提高,音频数据处理量却并没有增加多少,所谓的cpu占用率的问题早已被忽略不计。而关于音质方面,虽然还难以和高档的独立声卡相比较,但是随着sound max3.0驱动的不断升级和改进,使ac'97软声卡拥有硬件级的数据处理转换能力和最高94db信噪比的专业音质回放能力,增加的sensaura为3d定位音效,与xg兼容的sondius-xg的midi软波表,以及最新的音效演算法spx,将ac'97软声卡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心目中音质不佳的形象。

声卡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其中包括硬件问题,也包含无数的软件故障,下面将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法的了解,消费者可以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一、声卡无声

如果声卡安装过程一切正常,设备都能正常识别,一般来说出现硬件故障的可能性就很小。

1.与音箱或者耳机是否正确连接。

2.音箱或者耳机是否性能完好。

3.音频连接线有无损坏。

4.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各项声音通道是否被屏蔽。

如果以上4条都很正常,依然没有声音,那么我们可以试着更换较新版本的驱动程序试试,并且记得安装主板或者声卡的最新补丁。

二、播放midi无声

某些声卡在播放mp3、玩游戏时非常正常,但就是无法播放midi文件。从原理来看,声卡本身并没有问题,应该属于设置问题。

可以到控制面板→多媒体→音频→midi音乐播放,选择合适的播放设备即可。当然也可能是在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midi通道被设置成了静音模式,将静音勾选去掉即可。

三、播放cd无声

如果播放mp3有声音,应该可以排除声卡故障。最大的可能就是您没有连接好cd音频线。

普通的cd-rom上都可以直接对cd解码,通过cd-rom附送的4芯线和声卡连接。线的一头与cd-rom上的analog音频输出相连,另一头和集成声卡的cdin相连,cd-in一般在集成声卡芯片的周围可以找到,需要注意的是音频线有大小头之分,必须用适当的音频线与之配合使用。

四、无法播放wav音频文件

不能播放wav音频文件往往是因为“控制面板→多媒体→设备”下的音频设备不止一个,这时禁用一个即可。

五、播放时有噪音

信噪比一般是产生噪音的罪魁祸首,集成声卡尤其受到背景噪音的干扰,不过随着声卡芯片信噪比参数的加强,大部分集成声卡信噪比都在75db以上,有些高档产品信噪比甚至达到95db,出现噪音的问题越来越小。而除了信噪比的问题,杂波电磁干扰就是噪音出现的唯一理由。由于某些集成声卡采用了廉价的功放单元,做工和用料上更是不堪入目,信噪比远远低于中高档主板的标准,自然噪音就无法控制了。

由于speakerout采用了声卡上的功放单元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虽然输出的信号“大而猛”,但信噪比很低。而lineout则绕过声卡上的功放单元,直接将信号以线路传输方式输出到音箱,如果在有背景噪音的情况下不妨试试这个方法,相信会改进许多。不过如果你采用的是劣质的音箱,相信改善不会很大。

六、声卡在运行大型程序时出现爆音

由于集成软声卡数字音频处理依靠cpu,而如果电脑配置过低就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在控制面板中,选择系统→设备管理器,选中磁盘驱动器,找到硬盘的参数项,双击参数项,在弹出的界面中将硬盘的dma选项前面的勾号去除。不过在关闭了dma数据接口之后会降低系统的性能;或者安装最新的主板补丁和声卡补丁,更换最新的驱动程序也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七、安装新的direct x之后,声卡不发声

某些声卡的驱动程序和新版本的direct x不兼容,导致声卡在新direct x下无法发声。

若当你安装了新版本的direct x后声卡不能发声了,则需要为声卡更换新的驱动程序或“direct x随意卸”等工具将direct x卸载后重装老的版本。

八、direct x诊断时显示不支持硬件缓冲,声卡不发声

软件缓冲区太小,导致无法发声。

打开控制面板,多媒体属性→设备→媒体控制设备→波形音响设备,其中有个设置选项,将默认4秒的软件缓冲容量改成最大的9秒即可。

九、超频之后声卡不能正常使用

由于超频使用,有些集成声卡工作在非正常频率下,会出现爆音、不发声等现象。

笔者建议不要超频,这样声卡的正常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一定要超频使用,尽量工作在标准频率下,这样集成声卡也能工作在正常频率下,一般也能保证正常的使用。

十、声卡不能录音

大部分集成声卡都是全双工声卡,而录音部分单独损坏几率也非常小。

首先检查插孔是否为“麦克风输入”,然后双击“小喇叭”图标,选择菜单上的“属性→录音”,看看各项设置是否正确。接下来在“控制面板→多媒体→设备”中调整“混合器设备”和“线路输入设备”,把它们设为“使用”状态。然后到“控制面板→多媒体→音频→录音首选设备”,点击那个麦克风小图标就可以进入“录音控制”了,在这里可以预设好需要的录音通道,随后就可以使用录音功能了。如果这个小东西变成灰色的话,可以试试将声卡删除重装。

当然也存在特殊情况:因为集成声卡一般都没有功放芯片,无法推动高档的录音设备,所以造成无法录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换高档次的声卡,或者更换档次更高的主板。笔者的苹果mic就只能在asus主板上或者sblive声卡上使用。当然,如果你不在乎mic的效果,可以更换一个低档的mic来解决问题。

十一、集成声卡在播放任何音频文件时都类似快进效果

由于声卡已经发声,相信问题可能出在设置和驱动上。

如果电脑正在超频使用,首先应该降低频率,然后关闭声卡的加速功能,如果这样还是不行,应该寻找主板和声卡的补丁以及新驱动程序。

十二、不能正常使用四声道

某些集成声卡能够正常发声,无法使用四声道模式,相信还是设置问题。

很多声卡都是通过软件模拟出四声道,简单地将前置音箱的声音复制到后置音箱上,这样在播放mp3和或者听cd的时候都是四声道,而在进行3d游戏或者播放dvd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也可以说这些声卡,不是真正的四声道。

十三、运行网络聊天程序时,声音断断续续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关声卡的事情,因为受到网络流量的限制,网络带宽无法流畅地传递声音信号。

尽量在网络聊天时不要打开大型程序,也不要有下载等大流量的网络操作,如果能够更换网络接入方式,增加带宽,将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十四、多次更换声卡之后,重新使用集成声卡时,windows提示没有发现硬件驱动程序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在第一次装入驱动程序时没有正常完成,或在config.sys、自动批处理文件autoexec.bat、dosstart.bat文件中已经运行了某个声卡驱动程序。

对此可以将里面运行的某个驱动程序文件删除即可,当然,也可以将上面提到的三个文件删除来解决该故障。如果在上面三个文件里面没有任何文件,而驱动程序又装不进去,此时需要修改注册表,点击“开始”菜单——“运行”,在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回车,将与声卡相关的注册表项删除(如声卡型号为alc650,点选注册表项的“编辑”——“查找”,输入als300,然后再将找到的字节删除,再按f3继续查找下一个,依次将找到的选项删除即可)。

十五、bios设置

对bios不熟悉的用户误操作屏蔽了板载声卡。

进入bios,选择i/o dev configuration→on board ac97 audio controller,选择enanle或者auto即可。这个过程是在笔者的asus主板上通过的,在其他主板上也基本类似,如果是award bios,进入bios中的“intergrated peripherals”,再选“ac97audio”改“auto”为“disable”保存即可。

十六、安装网卡或者其他设备之后,声卡不再发声

这种问题比较具有代表性,大多由于兼容性问题和中断冲突造成。

驱动兼容性的问题比较好解决,用户可以更新各个产品的驱动即可。而中断冲突就比较麻烦。首先进入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器,查询各自的irq中断,并可以直接在手动设定irq,消除冲突即可。如果在设备管理器无法消除冲突,最好的方法是回到bios中,关闭一些不需要的设备,空出多余的irq中断。也可以将网卡或其他设备换个插槽,这样也将改变各自的irq中断,以便消除冲突。在换插槽之后应该进入bios中的“pnp/pci”项中将“reset configutionration data”改为enable,清空pci设备表,重新分配irq中断即可。

€€黑金ii声卡事件带来的几点思考和教训

最近“黑金ii声卡芯片真伪事件”再度成为互联网上的炒作热点。但似乎线索出现的越多,谜团也随之增多,这不免让关注此事的消费者和网友感到疑惑重重。但无论如何,事态发展到现下这个程度,确实有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也有值得吸取的教训。本站撰写此文的目的也就在于这里。

一、调查芯片真伪的关键是什么?

整个事件的核心问题,源自岛谷科技曾在自己的黑金ii系列声卡上采用了磨去丝印的主芯片,其究竟是否为正宗的cs4630让不少人产生怀疑。问题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岛谷有没有证据证明自己采用的芯片确为cs4630;其二:提出质疑一方有没有证据证明其芯片为假冒产品。其中哪个方面证据更确凿,谁的说法便更具说法力。但令广大消费者感到尴尬的是,时至今日正反双方都没有拿出切实有效的证据。岛谷科技只是单方面承诺“黑金ii系列声卡采用的确实是原厂的cs4630芯片”,但对于为什么要磨去芯片上的丝印,是否任何版本的黑金ii声卡都采用了正宗芯片等敏感问题,没能给出一个明确或者合理的解释。而那些所谓知情者所提供的一些事实,无论是当初所谓的“拆机cs4624”版本,还是如今的“oemcs4620”版本,所有这些都只能称之为线索,而非明确的证据。相反,这些线索还能相互否定——“oemcs4620”版本的出现也就间接否定了“拆机cs4624”版本的可能性,日后是否还会有新的说法出现,从而再次否定“oemcs4620”版本?关键在于这些线索一直都在云里雾里飘着,没有落到实处,捕风捉影中缺乏真凭实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调查确确实实是有必要的。短歌行也想让事件的真相大白于消费者面前,但我们凭什么去调查呢?作为一个普通媒体网站,我们可以做的只能是呼吁,早在去年年初的《2003年声卡盘点》一文关于岛谷科技的段落,我就曾写到:“作为厂家,保持产品技术资料的透明度是必须的。”时隔一年,此事依然悬而未决,实在让人感觉失望。此番风波再度被掀起,我也给岛谷科技的钱先生建议,如果芯片确实没有问题,应该拿出一些实际证据公诸于众。但对方的回答却令我哑口无言,钱先生说:所有怀疑和指责我们公司产品采用假芯片的言论也都没有任何证据,我们为什么要给出证据?岛谷方面的态度令人感到疑惑,这到底是一种猥琐的逃避还是一种盲目的自信?

数码多媒体网站掌握的最新证据原本是重量级的,但我们还来不及为此击节叫好,便忽然爆出了所谓的“域名抢注”事件。未曾想,岛谷科技声卡部门的重要负责人居然掌握了数码多媒体网站前身x-sound的域名管理权!一下子事态又扑朔迷离起来。作为媒体同行,加上多年的故交,我个人其实更倾向于数码多媒体网站方面给出的解释,只是有一点不甚明了——既然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真相更为清晰,为了给消费者讨回公道,同时还掌握了重要的线索,那为何不把掌握线索的过程以及有关证据的来源公布出来?而仅仅在公布有关线索后,加上了一个问卷调查。显然进行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弄清楚整件风波的真实面目,而不是让消费者凭借着任何不足以作为证据的线索去选择、去猜疑。调查来调查去,“真相调查”却成了“民意调查”,试问这种性质的调查对真相的揭露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在我们看来,唯一的意义在于借用消费者的呼声,向厂方施加压力,迫使岛谷方面做出承诺或者解释。这似乎有点滑稽,也违背了网站方面揭露真相的初衷,令人费解。更令我们感到不安的是,综合岛谷科技与数码多媒体网站各自的声明,种种线索似乎预示着一种可能性——数码多媒体网站在这个时候旧事重提,最根本的目的是否是想借此胁迫岛谷方面归还x-sound的域名?和芯片疑云相似,域名纷争孰是孰非同样真假难辨,决不是目前这些线索所能看清的。我们唯一想说的是,作为媒体或者消费者应该清楚,调查芯片真伪的关键是什么?很简单的两个字——证据!既然数码多媒体网站方面宣称自己掌握了某些重要证据,就不应该遮遮掩掩,否则不免让人产生借此要挟厂方的印象。直截了当以证据说话,既可以让自己清清白白,也能够让真相清清白白!何不为之?

二、保证产品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给厂家最深刻的教训

风波至今,受损失最大的应该是岛谷科技和黑金。这个曾被媒体寄予厚望的国产声卡品牌,在产品销量以及品牌形象上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负面影响。不过无论芯片真伪问题的真相与结论如何,有一点应该肯定——黑金ii系列声卡具有良好的音质表现和性价比。产品的优点是不少的,当初用户给予它的信任也是当之无愧的,但芯片风波让我们看到一点——品牌的诚信比产品自身素质更重要。

数码多媒体网站的问卷调查在真相揭露方面没有起到什么实质作用,但却让大家看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态度——超过半数的参与者选择“厂家有义务承诺产品元件真伪,这是诚信问题”一项。真的不必再多说什么了,在这个问题上民意就代表着一切。在国内的多媒体音频领域,不真实的产品参数、夸大其词的特性宣传可谓屡见不鲜。而岛谷对于自身产品主芯片型号的诸多隐讳和回避,则无疑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个例子,为此他们已经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所以我们感觉这个事件能够给厂家们最深刻的教训——保证产品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对于一个品牌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也希望岛谷科技能够从中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再对消费者们的呼吁熟视无睹了!

三、与厂商保持适当距离——给媒体的重要提醒

数码多媒体网站原本是事件的调查者,但随着事态的发展,他们反倒也成了众矢之的。问题显而易见——他们与岛谷科技之间存在着一些纠纷,而核心问题则是所谓的“域名抢注”。从网站方面给出的声明来看,其中有不少令人感到不解的蹊跷之处。但有一个客观事实可以认定,那就是——岛谷科技声卡部门的重要负责人钱先生,掌握着x-sound这个域名的所有权和管理权。钱先生的这一举动究竟是个人行为还是公司行为已经不重要,但他的这一行为,或许是成就当初岛谷科技和x-sound网站进行紧密联系与合作的重要筹码。而后者也确实为黑金ii系列产品的发展壮大、宣传推广做出了许多实质性的贡献。虽然数码多媒体网站最近申明,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让黑金这一国产声卡品牌扬名;但在了解了这些以往不为人知的背景资料之后,我们却不得不怀疑当初x-sound对黑金ii声卡的评价是否做到了公正客观。

x-sound以及数码多媒体网站的创始人及主力成员夏昆冈先生是在离开短歌行之后开始创建x-sound网站的。他离开短歌行的理由之一是因为当时本站正在销售朝露音箱,夏先生及时预见这样“商媒一体”的运作模式必然会影响到网站作为一个媒体的公信力,在建议没有得到认可和接受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退出了audio100。事实证明,他的预见是正确的,此后不久短歌行便迫于多方压力正式和朝露分家,并且引发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后遗症。应该说,夏昆冈先生心中一直很清楚,作为一个媒体只有保持中立,才能给读者带去公正客观的评测。但我们不得不说,当初的x-sound还是和岛谷科技走得太近了——帮助产品设计包装、帮助厂方制作网站,甚至于自己的域名管理权都掌握在厂方产品负责人的手中。如此一来,媒体的中立性又如何得到保证?当然每个网站都有自己不同的办站思路和盈利模式,我们无权指责他人。但如今岛谷科技和数码多媒体网站之间矛盾的公开化,确实是令人感到无奈的——短歌行这个前车之鉴没能起到警示作用,实在是很遗憾。

如今国内媒体的运作和发展自然是缺不了厂方支持的,双方在规范、诚信的合作环境下取得互惠互利的双赢,自然是最好的结果。但我们感觉合作是一方面,同时双方也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尤其是媒体要力争做到自律,只有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才能取得读者和消费者的尊重和支持。反观如今这个事件,假设“抢注”事件属实,那么x-sound当初为何没有深挖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隐患,而是心甘情愿地妥协?如果“抢注”事件乃是子虚乌有的诬陷,那为何域名的所有人会是钱先生?看来这其中确实还有很多没有被公开的幕后历史,我们也就不好凭空臆断了。尚感欣慰的是,数码多媒体网站在去年年初果断地注册了全新的域名,只是这个觉醒似乎来得有些太晚。此时此刻,我们希望此番他们进行调查的初衷,如他们自己所言是为了揭开事实真相,而与过去的恩恩怨怨完全无关。

四、消费者如何应对这场争论?

其实整个事件中,最直接的受众群是我们的消费者。在厂方含糊其辞的声明和媒体缺乏真凭实据的指责面前,消费者即便最想了解事件真相,却依然只能看着双方你来我往的口水大战而徒呼奈何。我想不少消费者心中是充满疑惑和不安的。对于他们中的不少人而言,自己当初满怀信任买下的产品最终却可能存在假元件问题,定然颇感失望;也有另外一些用户则本着只要音质好,无论芯片是真是假我都支持的原则,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很显然,消费者是弱势群体,在面对类似事件的时候,他们决大多数的作为也只能是观望和等待。其实如果真的怀疑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人民法院、12315等等机构,不就是自己申述的最好途径么?但遗憾的是,似乎不少热心用户没有这个意识,却有工夫在各大bbs上不分好歹地破口大骂,这样的做法除了让自己的形象受损,还能有更多的收获么?是否诉诸法律是一回事儿,而消费者在纷争中所起到的作用则是另外一回事儿,论坛上那些心浮气躁的争论多少显现出国内消费者的不成熟。

那么消费者究竟该如何应对才是正道?其实随着事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线索被透露出来,许多原本隐藏在幕后的细节渐渐浮出水面。真实的信息必然在因果关系上站的住脚,虚假的信息必然会有漏洞能被察觉。真正关注真相的消费者不妨冷静地观察事态的发展,并分析这种种线索可能存在的疑问,通过各种途径展开交流,相信逐渐能够理顺自己的思路。而本站的这篇文章,也试图能起到类似的作用。希望不久的将来,整个事件能够给广大消费者一个合情合理的说法。

€€使用创新声卡的曲折经历

最近笔者新买了一块创新的sblive!声卡,安装后接好线,首先开机进入主板bios,将原来viakt133主板集成的ac’97声卡屏蔽掉,保存设置后进入windows2000,再将声卡的驱动程序和声卡应用软件全部装进系统。重启系统,发现创新声卡的图标出现在工具栏上,安装成功!拿出最喜欢的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cd碟放进光驱,这时创新的creative media source播放器自动跳出,顺利认出了碟片。可接下来只见播放器快速扫过cd的各段音轨,在每段音轨前出现一个叉就不播放音乐了。

改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正常,可用不上创新的播放器不甘心啊!再将creative media source播放器打开,选择存放在硬盘上的音频文件,可以正常播放,那就将cd碟片上的音轨抓到硬盘上听吧,可竟然跳出提示:“光驱不支持cd音频提取”,我的光驱是才买的16×dvd-rom啊!

从上面的现象看,问题可能出在光驱的dma驱动程序了。由于我用的是via主板,dma驱动一直使用via的“bus master ideutility”,问题应该在这里。马上进入控制面板的“添加/删除程序”,将via的“bus master ideutility”删除,然后进入设备管理器,将“ideata/atapi控制器”项下的“viabus master idecontroller”卸载,重启系统后系统提示找到新硬件,将它安装为“standard dual channel pciidecontroller”。

重新打开creative media source播放器,熟悉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终于在耳边欢快地响起。

€€巧妙解决声卡常见故障

一、暴音问题

暴音是最常见的声卡问题了,在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暴音的原因。

1、声卡和芯片组冲突

这种故障通常发生在新声卡配老主板的时候,比如创新发布audigy芯片声卡的时候,和via主板就有不合,出现暴音甚至出现跳音的问题,这些故障可以通过更新主板bios或者升级声卡驱动解决。

2、ide设置的问题

有朋友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通过光驱播放dvd时,会发现声音暴音比较严重,而把文件复制到硬盘播放的时候,就没暴音了。这时候的光驱可能是出于pio模式,改成dma模式就可以了。修改光驱的工作模式在控制面板硬件管理器中。如果设置好后还无法解决问题,则可能是主板芯片组驱动需要更新。

3、电源故障

声卡是对电源比较敏感的设备,因此一个好的pc电源对音质的改善都有帮助。在搭配劣质电源的时候,可能常常出现暴音,尤其是那些带有功率放大电路的声卡,电源一点点小波动都会造成噪音甚至暴音,这种情况只有更换电源或者声卡了。

4、pci设备争夺带宽

当cpu负荷很大或者正在进行大量的数据复制的时候,出现暴音,这是声卡驱动执行级别太低无法和其他设备争夺带宽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声卡厂商这样做是为了求得系统的稳定性。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发生在使用pci显卡的时候,这是因为pci设备争夺带宽造成的。

二、不发声故障

有些时候,声卡能够被识别,也能够顺利安装驱动,但是就是怎么也无法发声,查看设备资源,显示没有资源可用或者资源冲突,导致设备不可用。这种情况多是和网卡争夺地址造成的,重新排列pci插槽顺序可以解决,如果显示资源冲突,也可以尝试手工分配资源。

三、安装多声卡

在一个系统中安装多个声卡很容易出现问题,尤其使用相同的音频加速器的时候。声卡安装最容易出现冲突的地方是游戏端口,他们往往被分配到相同的资源,在启动的时候容易蓝屏,或者其中一个无法使用,这个时候应该禁止掉其中一个。由于有些驱动程序的文件结构非常相似,都来自公版驱动修改而来,所以有些声卡是无法一起工作的。这是因为系统无法正确指派资源给声卡造成的,更换操作系统应该可以解决。

四、windows server2003下安装老声卡

server2003是微软最新的服务器操作系统,这个系统从测试版的时候就开始放弃对所有isa设备以及老的pci设备的支持,其中包括经典的awe64gold声卡,awe64gold在server2003下只是一个黄色惊叹号,但这不表示awe64gold无法工作于server2003。另外,为了节约资源,server2003默认情况下是无法让声卡发声的,即使你正确安装好了驱动。在windows2003中有个叫做windows audio的服务,默认启动状态是禁止的,改成自动模式,然后重启即可。

五、噪声问题

有朋友常抱怨自己的声卡噪声大,这有可能是声卡上的其他设备通道没有被静音的缘故。打开windows自带的混音器。关闭除去正在使用的通道之外所有通道,这样会带来不错的音质提升,尤其是对一些pcb设计有一定缺陷的声卡。另外还有些噪声是声卡本身抗干扰不佳造成的,加上主机又没接入地线,这时应该让pc接地,这样电脑也会更安全。

六、无法播放多音频流

在windows98下使用一些老声卡的时候,会发现播放音乐时,其他声音就发不出了,这是因为声卡多音频流支持不好,可以通过安装微软的wdm驱动来解决。

七、direct sound延迟

有些声卡本身处理能力不是很强大,在非满载运行的时候,播放direct sound音频流可能出现延迟的现象或者一些基本的direct sound音效要交给cpu来运算,这样会降低程序的运行效率。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dx diag并执行。

将fullacceleration(硬件加速)滑杆拉到最右方,这样可以启用声卡主dsp芯片全部的加速能力了。

超频导致ac'97声卡“失踪”

本人两年前攒了一台兼容机,配置较老(赛扬900mhz,128mbsdram内存,精英i815ep主板),平常主要用它来上网浏览网页、看vcd,或玩玩cs等对系统要求较低的游戏,表现还算稳定。近来看到《电脑报》上关于althon xp2500+与celeron d的超频大战的介绍,于是也产生了“压榨”赛扬900的想法。

开机进入bios,把“cpuhost/pciclock”由100/33mhz改为115/38mhz,倍频为固定值9,于是cpu频率由900mhz上升到了1.03ghz。机器在此频率下运行很正常。然而,几天后忽然想听听音乐,放了一首mp3,却没听到声音,仔细一看,任务栏上的声音图标没了。于是进入系统“设备管理器”,发现“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选项下已经没有了“ac’97audio controller”。

再到系统“控制面板”的“声音和音频设备”里一看,发现“设备音量”控制选项变成了灰色,而且提示没有音频设备。

仔细一想,“设备管理器”里没有问号也没有感叹号,说明不是驱动和兼容性问题,难道屏蔽了板载声卡?可我在bios设置中看到板载ac’97audio的选项是打开的(设置为auto)。

到底是什么造成板载的ac’97声卡无缘无故“失踪”呢?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想起在cpu超频以前系统声卡是正常的,但超频之后没有听过音乐,也没注意系统声音是否正常。看来应该是cpu超频引起ac’97声卡失效了。我重启机器进入bios,把“cpuhost/pciclock”选项重新调回了100/33mhz,并保存退出。重启进入系统之后windows状态栏上出现了熟悉的小喇叭,试了一下,声音一切正常。再进入“设备管理器”,看到又出现了“ac’97audio controller”选项。

编后:cpu超频后虽然可以提升机器的性能,但也会带来很多问题,特别是当cpu工作在非标准外频时,agp显卡、pci设备如网卡、板载ac’97声卡等也处于超频工作状态,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大家如果超频,应尽量避免使系统工作在非标准外频下。

€€选声卡有的放矢,购买误区点点通

虽然声卡已经成为电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件,不过还是有许多用户在声卡的选购中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我就是一个地道的“老网虫”,但是对选购一些硬件商品也一样没有经验。所以我请教了一个在硬件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朋友,从他那里我学到了一些购买声卡的常用知识,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选购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下面就是用户在购买声卡时容易出现的四个误区:

一、认为板载声卡是低档货

目前几乎所有的主板上都有板载声卡,不过许多用户总是对于板载的声卡不太信任,认为那是低档货,其实这是个偏见。在声卡发展的最初,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等原因,板载声卡的性能不佳,有的软声卡还会占去较大的cpu资源,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cpu性能的不断提升,无论是板载整合型硬声卡还是软声卡的性能都有了质的飞跃,它已不再是低性能的代名词了,软声卡对cpu资源的占用率也几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了。

目前市场上的板载硬声卡采用最常见的芯片是cmi8738。虽说它不自带midi音色库,不过这对于如今已基本上很少用到midi音效的游戏来说并不重要;同时cmi8738还可以通过软件模拟支持ac-3解码和模拟5.1声道输出,完全可以满足基本的环绕立体声效果要求。

一些高档的主板有时还会选用创新的ct5880芯片。这块芯片就是常见的创新pci128数码版的芯片。如果您的主板是采用的这款芯片作为整合声卡的话,那性能可是远比那些几十元的低档声卡强哦!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您在选购独立的声卡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一下,自己的主板上采用的是何种板载声卡。并且如果您选购的是那种几十元的低端声卡的话,那么还不如就用原来的板载声卡,因为目前许多的板载声卡的性能远比这些低端声卡出色。

二、认为越贵的声卡音质就一定会好

各种声卡的价钱差距是非常大的,从几十元到上千元都有。虽说是“一分价钱一份货”,但同时也不是价钱越贵的声卡,音质就一定越好。

目前许多声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除了对音乐的播放以外,还有对游戏音效的支持,一些高端的设备还有对各种midi键盘及其他电子音乐设备的支持,因此它们的高价有时是因为它们功能较多的原因。同时术业有专攻,有些声卡往往对游戏音效的支持和表现较为出色,而真正对于音乐的表现,音质上却是较为普通的。

因此如果用户的电脑对于游戏的要求不是非常高,而却希望能够听到较为优质的音乐的话,那么在选择上就更要注意此点了,因为那些近千元的高端声卡、专业声卡未必适合您。相反一些价格在200元左右的产品往往却能够给您意外的惊喜。

三、认为“数码版”声卡一定能实现“数字化”

目前“数字化”的概念早已是深入人心,似乎什么都要“数字化”,“数字化”一定出色。在声卡中也出现了许多标称为“数码版”的声卡,价格当然也要贵上一些。一些用户在选用了这些“数码版”的产品后就自以为已经实现了音乐播放“数字化”。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

用电脑播放音乐cd不外乎两种方式: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前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实现电脑音乐播放数字化的方式则是通过两芯的数字音频信号线分别连接光驱的数字音频接口和声卡的cds/p_dif输入接口,此时数字信号绕过了光驱的dac,直接由声卡进行数模转换。应该说通过这种方式播放出的音乐效果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前者,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码版”的“数字化”播放方式,而这也是非数码版声卡(其实就是没有cds/p_dif输入接口)不具备的。但是并不是简单地安上“数码版”就能实现“数字化”播放的,关键还是要通过cds/p_dif进行正确的连接,如果还是用四芯连线连接模拟音频接口的话,那么则还是在用“数码版”声卡进行模拟播放。

四、忽视音箱

许多的用户在选购声卡时不惜重金,然而在选购音箱时则马马虎虎,这也是一个误区。虽说声卡是决定电脑系统音效的关键,但是没有好的音箱来表现的话,同样再好的声卡也是无济于事的。电脑的音效的打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声卡和音箱两部分。重声卡、轻音箱和重音箱、轻声卡都是不对的,只有两者合理地搭配才能够打造出优质的音效。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对大家选购声卡一定会有帮助的!

€€没有声卡也可以让电脑发出声音

有些朋友单位上的办公电脑并未配置声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让电脑没有声卡也能发声。

1.用usb音箱、耳机

现在市场上有usb接口的音箱和耳机出售。其重要特点是不再需要声卡,它利用主板的usb接口来输出数据信号,而将原来由声卡来完成的数模转换的工作移到音箱或耳机的内部通过专门的芯片来完成,从而绕过了声卡的一环。不过,usb音箱、耳机只能支持基于windows界面的direct sound(3d)的声音音效。

这是电脑不用声卡发声最好的解决方法。实际上用usb接口的音箱和耳机相当于为电脑增加了一个外置的软声卡,而且排除了模拟信号转换的干扰,其声音效果与使用主板集成ac'97声卡类似甚至更好。

2.用模拟软件

你可以使用一款名为“pcspeaker driverwith windows”的软件模拟出一个“虚拟”的声卡,利用pc机箱上的喇叭播放。

下载该软件并运行,自解包于一个目录下。然后进入“控制面板”添加新硬件,寻找驱动时选择该目录,系统将自动找到一个“sound driver forpc-speaker”的硬件。一路next下去,仿真声卡就安装好了。安装即将完成时,将弹出一个参数设置窗口,你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速度、音量等参数。安装完成后,你可以去“控制面板”的多媒体属性中检查。然后,你就可以用录音机打开一个wav文件播放了。

机箱喇叭发出声音,大家可以想像到效果有多差,用来欣赏音乐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这个软件最大的用途是:“模拟声卡”,这样有些必需要声卡才能安装的软件就可以在无声卡的情况下安装了。和“虚拟光驱”的作用有些类似。

3.用光驱耳机插口

如果你只是想听听cd碟片的话,那么就太好办了,将耳机或音箱直接插在光驱前面板上的耳机插口上即可。相信用这个方法欣赏音乐,很多offmm都早已采用,不用我再“多此一嘴”。

声卡故障种种如何解决?

一、暴音问题

暴音是最常见的声卡问题了,在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暴音的原因。

1、声卡和芯片组冲突

这种故障通常发生在新声卡配老主板的时候,比如创新发布audigy芯片声卡的时候,和via主板就有不合,出现暴音甚至出现跳音的问题,这些故障可以通过更新主板bios或者升级声卡驱动解决。

2、ide设置的问题

有朋友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通过光驱播放dvd时,会发现声音暴音比较严重,而把文件复制到硬盘播放的时候,就没暴音了。这时候的光驱可能是出于pio模式,改成dma模式就可以了。修改光驱的工作模式在控制面板硬件管理器中。如果设置好后还无法解决问题,则可能是主板芯片组驱动需要更新。

3、电源故障

声卡是对电源比较敏感的设备,因此一个好的pc电源对音质的改善都有帮助。在搭配劣质电源的时候,可能常常出现暴音,尤其是那些带有功率放大电路的声卡,电源一点点小波动都会造成噪音甚至暴音,这种情况只有更换电源或者声卡了。

4、pci设备争夺带宽

当cpu负荷很大或者正在进行大量的数据复制的时候,出现暴音,这是声卡驱动执行级别太低无法和其他设备争夺带宽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声卡厂商这样做是为了求得系统的稳定性。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发生在使用pci显卡的时候,这是因为pci设备争夺带宽造成的。

二、不发声故障

有些时候,声卡能够被识别,也能够顺利安装驱动,但是就是怎么也无法发声,查看设备资源,显示没有资源可用或者资源冲突,导致设备不可用。这种情况多是和网卡争夺地址造成的,重新排列pci插槽顺序可以解决,如果显示资源冲突,也可以尝试手工分配资源。

三、安装多声卡

在一个系统中安装多个声卡很容易出现问题,尤其使用相同的音频加速器的时候。声卡安装最容易出现冲突的地方是游戏端口,他们往往被分配到相同的资源,在启动的时候容易蓝屏,或者其中一个无法使用,这个时候应该禁止掉其中一个。由于有些驱动程序的文件结构非常相似,都来自公版驱动修改而来,所以有些声卡是无法一起工作的。这是因为系统无法正确指派资源给声卡造成的,更换操作系统应该可以解决。

四、windows server2003下安装老声卡

server2003是微软最新的服务器操作系统,这个系统从测试版的时候就开始放弃对所有isa设备以及老的pci设备的支持,其中包括经典的awe64gold声卡,awe64gold在server2003下只是一个黄色惊叹号,但这不表示awe64gold无法工作于server2003。另外,为了节约资源,server2003默认情况下是无法让声卡发声的,即使你正确安装好了驱动。在windows2003中有个叫做windows audio的服务,默认启动状态是禁止的,改成自动模式,然后重启即可。

五、噪声问题

有朋友常抱怨自己的声卡噪声大,这有可能是声卡上的其他设备通道没有被静音的缘故。打开windows自带的混音器。关闭除去正在使用的通道之外所有通道,这样会带来不错的音质提升,尤其是对一些pcb设计有一定缺陷的声卡。另外还有些噪声是声卡本身抗干扰不佳造成的,加上主机又没接入地线,这时应该让pc接地,这样电脑也会更安全。

六、无法播放多音频流

在windows98下使用一些老声卡的时候,会发现播放音乐时,其他声音就发不出了,这是因为声卡多音频流支持不好,可以通过安装微软的wdm驱动来解决。

七、direct sound延迟

有些声卡本身处理能力不是很强大,在非满载运行的时候,播放direct sound音频流可能出现延迟的现象或者一些基本的direct sound音效要交给cpu来运算,这样会降低程序的运行效率。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dx diag并执行。

将fullacceleration(硬件加速)滑杆拉到最右方,这样可以启用声卡主dsp芯片全部的加速能力了。

€€cmi8738声卡应用不完全指南

实在是受不了那块能撕烂耳膜的集成声卡,终于下了决心,换一块cmi8738。回来后进入bios关掉板载声卡,重启win me检测到pci音频设备,装上驱动,心想这下俺也可以享受一下独立声卡了!谁知一开机还真没动静!

找到控制面板里的声音和音频设备选项,声音的默认设备居然还是“viawavedev”。放了一首歌那集成声卡居然还有动静,主板上居然不能屏蔽集成声卡?想起报纸上介绍有安装双声卡的报道,果然在“声音的默认设备”的下拉框里还有一个“c-mediawavedev”,选上放了一首mp3,终于8738有了声音。不错,比我的板载声卡强多了,不论是空间感还是低频都表现的不错。又打开“反恐”,打开a3d声效,不愧是支持a3d和eax,声音定位没的说,现在咱也可以听声辨位了。

可是用了没几天,就发现这8738还是有不少的缺点的:让它支持4声道吧,它就不支持多音频流,我本人比较喜欢开着音乐打“暗黑”,可是打开“暗黑”再开winamp,winamp就一点动静也没有了。特别是进“反恐”时如果还开着什么音频流,那你就等着被人用刀捅吧;让它支持多音频流,它就只能让一对音箱发声,害我每次要用耳机时都要摸黑到机箱后面换接头,明明有两个音频输出怎么可以浪费一个呢?这可是严重违背我们diyer的精神;还有就是堂堂的独立声卡怎么连一个像样的混音台都没有!不过这一切后来解决了,因为网上已经有了最新版的驱动:dl.pconline.com.cn/html/2/6/dlid=9046&&dltypeid=2&&pn=0&&.html。

赶快下了一个,大概有12m,用winrar解压缩有4个文件夹分别是win2000/98se/me/xp的驱动。运行setup程序,重启后出现了一个有两个小喇叭的图标!单击它就会出现一个混音台。功能还真不少:可以提供音量大小调节,输出大小调节,cd的音量大小,左右声道的声音平衡……我比较看好的是它的“输出大小调节”,把它调大低频效果就好多了!

最有特色的是它提供xear3d,这可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功能。我在宿舍里要经常换接耳机和音箱,有了这个功能就不用每次都趴到机箱后面摸黑换接头了!xear3d就是耳机和音箱同时输出,但是如果放wma格式的音乐(我一般用winamp)耳机是不响的。当然耳机一定要插到speaker1上。同时它还提供四个喇叭的音量调节,我主要是用它来检查我的音箱是不是左右接反了。

€€ac97集成声卡故障处理记

随着主板集成度的逐步提高,集成声卡已经成为目前电脑的发展潮流,而且随着集成声卡芯片的技术提高,大有取独立声卡而代之的趋势。

根据通俗的分类,ac'97声卡被分为硬声卡和软声卡两种,其中ac'97硬声卡,首先大部分独立声卡都是硬声卡;而集成在主板上的声卡也有硬声卡:这些声卡除了包含有audio codec芯片之外,还在主板上集成了digital control芯片,即把芯片及辅助电路都集成到主板上。这些声卡芯片提供了独立的数字音频处理单元和adc与dac的转换系统,最终输出模拟的声音信号。这种硬声卡和普通独立声卡区别不大,更像是一种全部集成在主板上的独立声卡,而由于集成度的提高,cpu的负荷减轻,音质也有所提高,不过相应的成本也有所增加,现在已很少被主板厂商采用。

ac'97软声卡则仅在主板上集成audio codec,而digital control这部分则由cpu完全取代,节约了不少成本。根据ac'97标准的规定,不同audio codec97芯片之间的引脚兼容,原则上可以互相替换。也就是说,ac'97软声卡只是一片基于ac'97标准的codec芯片,不含数字音频处理单元,因此电脑在播放音频信息时,除了d/a和a/d转换以外所有的处理工作都要交给cpu来完成。可以这样说,ac’97软声卡只是简化了硬件,而设计思路仍是贯彻ac'97的规格标准的声卡。也有部分消费者就认为:软声卡就是没有digital control芯片,而是采用软件模拟,所以就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其cpu占用率肯定较高,容易产生爆音,其次音质也不可以和普通的独立声卡相提并论。

其实随着cpu主频的不断提高,音频数据处理量却并没有增加多少,所谓的cpu占用率的问题早已被忽略不计。而关于音质方面,虽然还难以和高档的独立声卡相比较,但是随着sound max3.0驱动的不断升级和改进,使ac'97软声卡拥有硬件级的数据处理转换能力和最高94db信噪比的专业音质回放能力,增加的sensaura为3d定位音效,与xg兼容的sondius-xg的midi软波表,以及最新的音效演算法spx,将ac'97软声卡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心目中音质不佳的形象。

声卡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其中包括硬件问题,也包含无数的软件故障,下面将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法的了解,消费者可以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一、声卡无声

如果声卡安装过程一切正常,设备都能正常识别,一般来说出现硬件故障的可能性就很小。

1.与音箱或者耳机是否正确连接。

2.音箱或者耳机是否性能完好。

3.音频连接线有无损坏。

4.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各项声音通道是否被屏蔽。

如果以上4条都很正常,依然没有声音,那么我们可以试着更换较新版本的驱动程序试试,并且记得安装主板或者声卡的最新补丁。

二、播放midi无声

某些声卡在播放mp3、玩游戏时非常正常,但就是无法播放midi文件。从原理来看,声卡本身并没有问题,应该属于设置问题。

可以到控制面板→多媒体→音频→midi音乐播放,选择合适的播放设备即可。当然也可能是在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midi通道被设置成了静音模式,将静音勾选去掉即可。

三、播放cd无声

如果播放mp3有声音,应该可以排除声卡故障。最大的可能就是您没有连接好cd音频线。

普通的cd-rom上都可以直接对cd解码,通过cd-rom附送的4芯线和声卡连接。线的一头与cd-rom上的analog音频输出相连,另一头和集成声卡的cdin相连,cd-in一般在集成声卡芯片的周围可以找到,需要注意的是音频线有大小头之分,必须用适当的音频线与之配合使用。

四、无法播放wav音频文件

不能播放wav音频文件往往是因为“控制面板→多媒体→设备”下的音频设备不止一个,这时禁用一个即可。

五、播放时有噪音

信噪比一般是产生噪音的罪魁祸首,集成声卡尤其受到背景噪音的干扰,不过随着声卡芯片信噪比参数的加强,大部分集成声卡信噪比都在75db以上,有些高档产品信噪比甚至达到95db,出现噪音的问题越来越小。而除了信噪比的问题,杂波电磁干扰就是噪音出现的唯一理由。由于某些集成声卡采用了廉价的功放单元,做工和用料上更是不堪入目,信噪比远远低于中高档主板的标准,自然噪音就无法控制了。

由于speakerout采用了声卡上的功放单元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虽然输出的信号“大而猛”,但信噪比很低。而lineout则绕过声卡上的功放单元,直接将信号以线路传输方式输出到音箱,如果在有背景噪音的情况下不妨试试这个方法,相信会改进许多。不过如果你采用的是劣质的音箱,相信改善不会很大。

六、声卡在运行大型程序时出现爆音

由于集成软声卡数字音频处理依靠cpu,而如果电脑配置过低就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在控制面板中,选择系统→设备管理器,选中磁盘驱动器,找到硬盘的参数项,双击参数项,在弹出的界面中将硬盘的dma选项前面的勾号去除。不过在关闭了dma数据接口之后会降低系统的性能;或者安装最新的主板补丁和声卡补丁,更换最新的驱动程序也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七、安装新的direct x之后,声卡不发声

某些声卡的驱动程序和新版本的direct x不兼容,导致声卡在新direct x下无法发声。

若当你安装了新版本的direct x后声卡不能发声了,则需要为声卡更换新的驱动程序或“direct x随意卸”等工具将direct x卸载后重装老的版本。

八、direct x诊断时显示不支持硬件缓冲,声卡不发声

软件缓冲区太小,导致无法发声。

打开控制面板,多媒体属性→设备→媒体控制设备→波形音响设备,其中有个设置选项,将默认4秒的软件缓冲容量改成最大的9秒即可。

九、超频之后声卡不能正常使用

由于超频使用,有些集成声卡工作在非正常频率下,会出现爆音、不发声等现象。

笔者建议不要超频,这样声卡的正常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一定要超频使用,尽量工作在标准频率下,这样集成声卡也能工作在正常频率下,一般也能保证正常的使用。

十、声卡不能录音

大部分集成声卡都是全双工声卡,而录音部分单独损坏几率也非常小。

首先检查插孔是否为“麦克风输入”,然后双击“小喇叭”图标,选择菜单上的“属性→录音”,看看各项设置是否正确。接下来在“控制面板→多媒体→设备”中调整“混合器设备”和“线路输入设备”,把它们设为“使用”状态。然后到“控制面板→多媒体→音频→录音首选设备”,点击那个麦克风小图标就可以进入“录音控制”了,在这里可以预设好需要的录音通道,随后就可以使用录音功能了。如果这个小东西变成灰色的话,可以试试将声卡删除重装。

当然也存在特殊情况:因为集成声卡一般都没有功放芯片,无法推动高档的录音设备,所以造成无法录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换高档次的声卡,或者更换档次更高的主板。笔者的苹果mic就只能在asus主板上或者sblive声卡上使用。当然,如果你不在乎mic的效果,可以更换一个低档的mic来解决问题。

十一、集成声卡在播放任何音频文件时都类似快进效果

由于声卡已经发声,相信问题可能出在设置和驱动上。

如果电脑正在超频使用,首先应该降低频率,然后关闭声卡的加速功能,如果这样还是不行,应该寻找主板和声卡的补丁以及新驱动程序。

十二、不能正常使用四声道

某些集成声卡能够正常发声,无法使用四声道模式,相信还是设置问题。

很多声卡都是通过软件模拟出四声道,简单地将前置音箱的声音复制到后置音箱上,这样在播放mp3和或者听cd的时候都是四声道,而在进行3d游戏或者播放dvd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也可以说这些声卡,不是真正的四声道。

十三、运行网络聊天程序时,声音断断续续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关声卡的事情,因为受到网络流量的限制,网络带宽无法流畅地传递声音信号。

尽量在网络聊天时不要打开大型程序,也不要有下载等大流量的网络操作,如果能够更换网络接入方式,增加带宽,将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十四、多次更换声卡之后,重新使用集成声卡时,windows提示没有发现硬件驱动程序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在第一次装入驱动程序时没有正常完成,或在config.sys、自动批处理文件autoexec.bat、dosstart.bat文件中已经运行了某个声卡驱动程序。

对此可以将里面运行的某个驱动程序文件删除即可,当然,也可以将上面提到的三个文件删除来解决该故障。如果在上面三个文件里面没有任何文件,而驱动程序又装不进去,此时需要修改注册表,点击“开始”菜单——“运行”,在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回车,将与声卡相关的注册表项删除(如声卡型号为alc650,点选注册表项的“编辑”——“查找”,输入als300,然后再将找到的字节删除,再按f3继续查找下一个,依次将找到的选项删除即可)。

十五、bios设置

对bios不熟悉的用户误操作屏蔽了板载声卡。

进入bios,选择i/odevconfiguration→onboard ac97audio controller,选择enanle或者auto即可。这个过程是在笔者的asus主板上通过的,在其他主板上也基本类似,如果是award bios,进入bios中的“intergrated peripherals”,再选“ac97audio”改“auto”为“disable”保存即可。

十六、安装网卡或者其他设备之后,声卡不再发声

这种问题比较具有代表性,大多由于兼容性问题和中断冲突造成。

驱动兼容性的问题比较好解决,用户可以更新各个产品的驱动即可。而中断冲突就比较麻烦。首先进入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器,查询各自的irq中断,并可以直接在手动设定irq,消除冲突即可。如果在设备管理器无法消除冲突,最好的方法是回到bios中,关闭一些不需要的设备,空出多余的irq中断。也可以将网卡或其他设备换个插槽,这样也将改变各自的irq中断,以便消除冲突。在换插槽之后应该进入bios中的“pnp/pci”项中将“reset configutionration data”改为enable,清空pci设备表,重新分配irq中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