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世界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偌大的地球浓缩在一个小村庄,大千世界定格在眼前小小的荧屏上。不知不觉中,因特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轻易地掳获所有人的好奇。追根溯源,这张网给每一个普通人究竟带来了什么?是电子商务,是网络新经济,是宽带网和路由器,还是免费的mp3甚至是电影?也许还不尽然,而那种似真似幻的,以其他任何方式都难以获得的交流和慰藉才是令许多人流连忘返的根子,换言之,人们最迷恋的正是其中的轻松而又不同往常的谈天说地,正是藏在这张网的某个终端前的某张神秘的脸……
相逢何必再相识虚拟世界只爱陌生人上网聊天的网民,普遍带着猎奇、冒险的心态。在他们看来,找熟人聊天,还不如打个电话来得方便直接,陌生人才是他们的至爱。
江苏盐城供电局宣传科的杨先生向我讲述他的朋友诗的一个网络故事。诗真是人如其名,不但漂逸脱俗,颇有才气,还是一个热烈而专著的网民。她早已把网看作了自己精神领域的另一个“家”。
那天,诗在网上随口吟了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一句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而秋却随即回了一句:“我又不是李龟年。”自此后,他俩便相识了。他们从先秦的散文谈到两汉的赋;从南北朝时期的民歌谈到唐诗宋词元散曲和明清的小说;从茅盾、郭沫若谈到池莉、余秋雨;从对方的身世,谈到工作的环境,以及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酸甜苦辣。虽然他们的年纪相仿,都是属于那种男婚女嫁的年龄,但他们却很少谈及爱。
他们似乎都知道网上和现实是不同的。可是谈多了,相互间便产生了一种牵挂,都很想看看现实中的他和她究竟是什么样的。
终于有一天,诗出差到了秋所在的城市。他们在电话中约定了会面的时间和地点,她告诉他,她的头上戴着一只浅蓝色的发夹。那一天图书馆门前的人不多,凭着直觉,她径直向他走来。“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他”,她在心里感慨道。虽然,网上他们是好朋友,可是见了面却不知说什么。午餐时,他很高兴,话也特别多,尤其令她反感的是他总是在吹嘘自己如何如何能干。和在网上一样,他还在活用一些古诗词,比如“劝进更进一杯酒,出了此城有故人”。可此时,她的感受却不同于网上了,只觉得他在夸夸其谈。饭后,她便匆匆地婉言告辞了。回到宾馆,他给她来电话。她依然感到声音很熟悉,但是她却再也无法把网上的他和现实生活中的他连在一起。从此以后,她便不再上网了。
网内网外,感觉各异。诗的故事恰如其分地描述出网络交往的假定性和虚拟性。在网上聊天的人群中,有许多人是抱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比如“网恋”。但其结果怎样,有人把“网恋”形容为“见光死”,这种说法非常形象。因为网络的虚幻往往助长了网民的信口开河,提升了双方的期待值。而过度的期望必然导致失望的结局。他们要的只是片刻的满足,或者仅仅是“柏拉图”一番。一个心理成熟有的人必须把网内和网外的世界分别开来。人们总是带着美好的期望来到网上,向他人展示自己闪光的灿烂的一面,而把灰暗的一面隐藏得很深。这如同一个假面舞会,大家在扮演的同时,也接受了他人的份演。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其实网络并不虚幻,虚幻的是人性。一个真诚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真诚并且真实的,而一个虚伪的人即使在真实的世界里也会让人觉得难以捉摸。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一个即使你终日面对的人很可能永远都无法成为你的朋友!谁说网络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