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逆变1589 第六十一章 郑贵妃

钟南也认同孙承宗的意见:自己根基不稳,全赖皇帝的信任和诸多战功,才有了今日的高位。若是搅进了那一滩浑水,肯定会失了圣眷,太得不偿失了。

既然下定了决心,钟南便打算:无论是申时行还是其他哪位大臣,要让他做个摇旗呐喊的人,绝不能一时脑热答应了对方。就算他们说出花儿来,或是许下诱人的承诺,也一定要保持原则。至少在完全摸清朱翊钧的意图之前,决不能胡乱站队。

可是“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他不想趟浑水,人家却是没放过他,非要将他拉了进去。而且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后宫最会讨皇帝欢心的郑贵妃。

钟南接到郑贵妃的旨意,是在那次早朝后的第三天,对方派了一个叫小凳子的太监,直接到了钟府。尽管钟南打心底来说,是不愿意去的,可又没法拒绝,同样也不能拒绝。因为若是不去,就是摆明了不给郑贵妃面子,对方之后绝不会有好果子给他吃。

小凳子带着钟南穿过了各种阆亭楼阁,才到达郑贵妃居住的永和宫。

见面之后,钟南恭恭敬敬地低头行了礼,在郑贵妃给他赐座后才敢半抬头观察对方。

穿越前,钟南虽然不看所谓的“宫斗剧”,但是公司里的女同事们尤其钟爱这类剧目,也经常会相互讨论。据她们说,后宫里的女人个顶个地有心机,稍不注意就会被卖了。所以钟南生怕郑贵妃整出什么幺蛾子来,给他下个套儿,进门后一直紧绷着神经和对方打交道。

“侍郎大人不必紧张,本宫今日召你前来,确有要事相商。”

我就是怕你有要事和我商量啊,鬼都能想到是立太子的事情,钟南在心里腹诽着,脸上却假装放松下来。郑贵妃见钟南不接话,只能继续开口。

“本宫听闻侍郎大人,是本朝第一位由武官改任文官之人,想来定是文武双全,不然皇上也不会为了侍郎大人开了先例。”

对方一上来,就给钟南戴了顶“文武双全”的高帽,搞得他不能不接话了,“贵妃娘娘言重了,下官侥幸得到皇上的赏识,自当为皇上鞠躬尽瘁。”

“那是自然。看来皇上果真没有看错人,侍郎大人的耿耿忠心天地可鉴。”郑贵妃稍微顿了一顿,“听说侍郎大人之前一直在军中效力,朝鲜战役和不久前的蒙古之战都有上佳表现。尤其是勇退蒙古六十万大军的事迹,已在京中广为流传,估计连三岁的孩童,也都听说过侍郎大人的威名了吧!”

钟南不知道对方的意图,只得谦虚一番,“这都全赖皇上的英明神武,下官只是侥幸罢了。”

“侍郎大人莫要自谦,听说大人的骑术和射术颇为了得,连蒙古铁骑都要甘拜下风呢!”

这郑贵妃越夸越离谱,搞得钟南很是汗颜,心道,这女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只是嘴上只能应承道:“贵妃娘娘莫要听信传言,我的骑术和射术虽然不错,但是还算不得超一流。”

“是吧,侍郎大人自己也说不错了。刚好我家皇儿对骑马射箭很感兴趣,侍郎大人不妨去指点一二?”郑贵妃突然把话题拉到朱常洵身上,钟南立马就警觉了起来。略一思考,便明白了这是一个套儿。

怎么说呢,古代是一个尊师重道的社会,老师的地位比父母低不了多少。自己今天要是答应了郑贵妃的要求,去指点了三皇子朱常洵,那么对方便可以以他钟南的弟子自居。这样一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钟南便被绑在了三皇子的那条船上,除了尽力辅佐其登上皇帝宝座外,再也找不到其他途径了。

如果三皇子侥幸坐上了龙椅,那还好,钟南的帝师身份多少有些用处,说不定有朝一日,还能入阁拜相,那也是说不准的。比如像曾经的首辅张居正,以及如今的首辅申时行,都做过朱翊钧的老师,也都坐上了首辅的位置。

可要是夺嫡失败,很可能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即使三皇子能得以善终,可之前辅佐他的一干人马,估计只能被边缘化,很难在皇长子的班子里找到合适位置。

想清楚了其中的厉害关系,钟南便不会上当,“多谢贵妃娘娘抬爱,只是一来刚才下官也说了,我的骑术和射术还算不得特别好;二来嘛,自从进了京之后,下官也就没有机会骑马射箭了,这一身技艺早就荒废了,哪里还敢出去献丑。”

“何况,无论是三皇子还是其他皇子,其府上能人众多,下官还是莫要去班门弄斧的好,呵呵……”

虽然钟南委婉拒绝了郑贵妃的要求,可是同时也说明了自己不会站队皇长子的立场,在他看来,郑贵妃应当不会太过刁难于他。

果不其然,郑贵妃原本不太高兴的脸色,在听到最后之时,又重新恢复了波澜不惊,她语气平静地说道:“还是侍郎大人想得周全。”

“下官不能辜负皇上的一片厚爱,自然一切只能唯皇上马首是瞻!”钟南搬出了朱翊钧来,言下之意就是只要你能让万历皇帝开口,立朱常洵为太子,我自当尽力辅佐他。

郑贵妃哪能听不出来其中的弦外之音,她没有接话,只是招手让远处的宫女过来续茶。钟南也明白对方的送客之意,喝了两口茶过后,便借着兵部还有事务需处理的由头,离开了永和宫。

出得紫禁城,钟南才长松了一口气。这郑贵妃果真是个人物,不声不响之间给人下了套;在他识破诡计,婉转拒绝后,对方仍能做到不露声色,确实有些心机和城府。之后和她打交道之时,自己一定要多加注意,钟南如是想到。

回去的路上,钟南一直在回想郑贵妃的一应表现。对方不仅仅是脸蛋儿生得不错,脑瓜子也比普通人灵光得多,而且在钟南看来,情商确实不低,难怪能得到朱翊钧一如既往的宠爱。

回到钟府,钟南又召来孙承宗,让他简单介绍了一下郑贵妃入宫前后的事迹,听得孙承宗的讲述后,他对郑氏的了解又多了一分。

朱翊钧在即位后,娶了三个老婆,王皇后、刘昭妃和杨宜妃。三人的相貌应当不差,只是由于都不是他自己选择的,自然也就谈不上有多喜欢。之后,杨宜妃因病去世,朱翊钧的后宫里就只有两个老婆了。

于是李太后便琢磨着,给儿子选些妃嫔吧,让后宫充实起来,不然想抱孙子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朱翊钧也认为王、刘两人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虽然王皇后“性端谨”,刘昭妃“性谨厚”,但是对他而言,却没有什么吸引力。

之后,全国上下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选美活动。郑氏就是在这次选美活动当中,脱颖而出的。其实真要说起来,郑氏的被选入宫,算得上是十分偶然。

郑氏出生于京师郊外大兴县的一个贫寒之家。她十三岁时,皇上要选妃的公告传到了大兴县,全县上下一片哗然——那时候的好人家,没谁愿意把自家女儿送入皇宫,从此骨肉分离不说,若是得不到皇帝的赏识而被宠幸,就得守一辈子活寡。于是,听得选妃消息的大兴县人民,不是欢呼雀跃,相反的,县城里众多适龄女子为了逃避册选,竟连夜出嫁。

郑氏也不例外,她初时并不想嫁入皇家。其父郑承宪为了女儿的幸福着想,也升起了同别人一样的念头。他匆匆忙地寻找了一位“孝廉,打算让女儿嫁给对方为妾,并和男方父母商量好要火速成婚。“孝廉”是个什么玩意儿呢?就是那时举人的俗称。

一切安排妥当,就等着到了日子,男方上门接人。哪知就在即将迎娶之时,郑氏想到为了躲避册选,自己一个黄花大闺女,竟然不惜给人做妾。郑承宪也觉得委屈了女儿,两人悲恸不已,抱头大哭。

巧的是,他们的哭声,被屋外路过的选妃太监听到了。太监们闯进门一看,郑氏生得十分俊俏,立即禀报主事官。上官一查,郑氏的名额并未上报,大家都懂得其中的弯弯绕,于是不由分说,将郑氏带回了京师。

之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郑氏被选中,成了“九妃嫔” 之一。后来由于倍受朱翊钧宠爱,身份涨了又涨,在后宫中的地位,也越发稳固。

钟南不清楚最初的郑氏是个怎么样的人,也不清楚曾经的郑氏,是如何进化成如今的郑贵妃的。但是他清楚,皇帝的后宫绝不是一个干净的场所,即使再单纯、再清澈见底的人到了那里,也免不了黑化。

“唐僧肉”就只有一块,米要是吃了,其他人就只能喝风。同理,皇帝只有一个,不管是皇后,还是妃子或者是其他哪个女人,分走了他的大部分宠爱,那剩下的女人们,也就没了多少活路。

所以有人说,在古代,皇帝的后宫,是女人最向往的地方,同时也是女人最畏惧的地方。一念之间,天堂地狱!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