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洋行里的中国雇员——外企红尘大写真 §第二章 高踞塔尖的首席代表

如果把外企驻京办事处比喻成一个金字塔,那高踞塔尖的便是那些首席代表们。

在几千家外国商社里,由外商自任首席代表的居多。而有幸成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人寥若晨星,令人仰慕。

然而和其它职位不同的是,你要获得一个业务员、工程师、秘书甚至司机的职务,都需要经过比较激烈的竞争。而要谋得一个首席代表的职务,靠的大多是机会和关系。

章强是美国k公司聘用的驻京代表。小伙子原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一个电脑公司的业务员。k公司是他们公司最大的客户。章强为人踏实、热情、心眼好、英文特棒。在和k公司做业务的几年里,深得k公司老板的欣赏。不久前,k公司老板鼓励他离开中关村,为k公司做联络员,专门做东南亚方面的贸易。章强欣然应允,离开了原公司。

k公司老板专门来京为章强在外企注册了驻京代表的职务后,带着章强飞往美利坚,对他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业务培训。

在美国三个月,章强如鱼得水。老板对他关心备至,把他列为k公司的正式雇员,存入公司档案。并给他创造了熟悉k公司机构、业务及人员的机会。

在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老板带着他旅游、打猎、娱乐,让他完全融入了美国生活并喜欢上美国生活方式。老板给他买衣服、买礼物。按他的话说:“过得像梦一般的生活。”

三个月后他回京,打扮得像个,体重也重了20斤。回电脑公司一趟,把以前的同事们羡慕的够呛,极不服气地议论:“这小子不知前世修了什么福。论能力并不比我们强,论进公司时间并不比我们早;论与k公司的关系,与他们做生意的又不止他一个,怎么k公司独独选中了他?”

“是运气吧!”章强倒还是那副永远胸无城府的宽厚。

他的体会是美国人智商比中国人低得多。去了一趟美国才知道,美国人的历史知识浅薄得可以。“美国人对自己国家的了解恐怕还不如我。”他说:“中国人缺少的就是机会。只要有机会中国人绝对能干得比美国人强。”

他说,在美国,当美国人夸他知识渊博时,他总是说:“我差得远了。我在中国的朋友和同事们许多人都比我强。他们只是没有我这么好的运气。”

他说,其实很多美国人都想在中国做点生意,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代理人。地理、文化、观念的差异隔断了一种原本应该是很容易的联系。

“我的老板对我不错。”他说他们已经为他安排了明年去澳洲参观并参加博览会。以后,他就将成为k公司的驻京代表,为k公司提供有用的信息,做一些国际性的贸易。

和章强不同的是,林书玉和老板的相识不是业务,而是病“缘”。

林书玉是一个医生,少年时求学于一个著名老中医,学成后在东北随老师行医。因医术高明,渐渐小有名气。他干了几年中医又去学了四年西医。在气功方面他还颇有造诣,是被授予全国气功师证书的不多的气功师之一。几年前,他被北京某科研单位特异功能诊所请去行医,专门给中央首长看病。在京行医三年,他认识了京城许多有头有脸的领导干部,也认识了现在的老板钱先生。

钱先生找他治病。治好了自己的病,又把太太找来让林书玉治。在治病中渐渐地有了交情。钱先生知道小伙子在北京人际关系很熟,便托他办了几件事,林书玉都顺顺利利地办成了。钱先生于是动了心思想在京成立一个办事处,让林书玉为办事处当首席代表。

林书玉行医近十年已有心力交瘁的感觉,便接受了老板的聘请。他在饭店租了房间,花了几个月注册下了办事处,每日在房间里联络生意。暂时也不聘用其他雇员,自己既是首席代表,又是秘书。忙不过来了,请朋友过来帮帮忙。老板长年住在香港,难得回来一趟。林书玉拿着一份高薪,过着自由的日子,倒是惬意的很。

“但是老板太抠门。”林书玉不满地说:“连每个月的工资都是一遍两遍三遍地催了又催才给。而且不是一次给足几个月,而是一个月一个月地给,也不嫌累。”

“但目前我也不好说什么,因为业务还没开展起来。现在做生意也不容易。等到以后有生意了,业务做大了,我再与他理论。”

和章强、林书玉截然不同的是,赵威的首席代表职务是他自封的。

作为波兰l服装公司的驻京代表,他有条不紊地做着服装、鞋帽的出口生意。

但他的老板其实却是他的客户。他把国内的货买给老板,老板在波兰经销。

“这个办事处其实是我个人的公司。每月租办公室的几千美元租金及聘我自己为首席代表的工资,全是我自己的钱。办事处是为了做生意方便。”

赵威是学经济管理的。下海前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每日做的事只是打杂一类的工作。实在难以忍受,便开始在家泡病假。

东欧与中国商贸交易开始时,他在外贸公司工作的妻子有机会认识了初入中国大门做生意,有很多现金,但苦于搞不到单据的国际大倒爷。于是他们萌发出一个念头:为什么不和他们联合起来做点出口贸易?“大倒”们有钱,而赵威能找到单据,这一来二去,就认识了一大批东欧客户。

赵威便开始替东欧客户组织国内货源。他瞅准了国内的童鞋、羽绒服在国外市场价格低、销量大的特点,从零开始,一个个开拓国内鞋业的货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建立了一个客户网,能为东欧客户提供任何一种样式的童鞋。他在一个较便宜的宾馆租了一套房间,生意一日日兴隆。生意最好的时候,他每天向波兰发出一个集装箱的货。

生意做到一定的时候,他觉得这种内贸方式妨碍生意的发展,便开始琢磨换一个方式。于是,他想到了利用一下外商的名义。

在目前中国做生意,有外商的名义似乎就像打上了一个名牌商标,能增加吸引力和可信度。许多厂家,一听是外商,甚至可以不收预付款。

于是赵威就跟他最大的客户波兰l公司老板商量,借用他的名义在京建立一个办事处,赵威作首席代表。生意像以前一样该怎么做怎么做。对波兰老板来说,在京注册一个办事处对他走账做单都有利。而且以这种方式,生意可以做大,老板便同意了。

于是,赵威名正言顺成为波兰公司驻京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只不过他不受雇于任何人,而是受雇于自己而已。

和赵威相似的是,郭晓晓也是用和他一样的思路注册的香港m公司驻京办事处首席代表。

m公司也是她在国内进出口公司做业务员时的客户。因为国内进出口公司限制了她自身能力的发展,她决定自己下海做贸易。

她做贸易一靠得是国外的朋友,二靠得是国内的客户。国外有需求,她在国内组织货源。但是考虑到国内不让个人搞贸易公司,因此她想借用一下外商的名义注册一家办事处。但她没有赵威和波兰老板那般的交情,于是与香港老板谈好借用他公司的名义,所得利益与老板五五分成,由她自己负责一切租房、办公费用、人员工资等等。香港老板勿需为办事处费一点心思。

但郭晓晓做首席代表半年多下来,觉得这个外商名义给她带来的麻烦远比便利多得多。

首先香港老板不对办事处负一点点金钱及管理上的责任,却堂而皇之地用办事处的名义和人工。老板一来大陆,便指挥郭晓晓为他做这做那,俨然郭晓晓是他雇用的员工。平时业务上,郭晓晓需要对方帮帮忙时,对方常常不予理睬;但对方需要郭晓晓在京为他做事时,又是不烦其厌地一个传真接一个传真,而不顾办事处的正常业务是否会被打断。

作为合伙人,郭晓晓认为自己与老板是平等的。但香港老板却丝毫也不尊重她,把她当成自己聘用的雇员,随便支使。

对于生意,郭晓晓也渐渐发现与客户的交往主要靠的还是人品、信誉。名义只是一开始管用。许多客户与她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冲得是她的工作成效、合作信誉及合作成果。

“因此,即便我现在不是香港m公司的首席代表了,他们也一样会继续和我做生意。因为双方的互相信任已经形成。”郭晓晓说。

基于此,郭晓晓向香港方面提出辞职。免去了自己首席代表的职位。在此之前,她解雇了聘来的秘书。现在,她的办事处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

“至于将来,用什么方式做生意,我还需要好好考虑一下。目前嘛……”郭晓晓笑了,看看自己的腹部,秀气的脸上泛起浅浅的红晕。她推推鼻梁上的近视眼镜说:“我先得做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