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英雄的天下 第十一章 死战到底

第十一章

死战到底

杨烈接着道:“不错,当初钟伯伯和我爹兴兵确实有抗金保家之意,但真正的原因你为何只字不提?还有,从古至今,为什么有那么多百姓冒着杀头之险造反?”说到这里,他环视四周,只见众将士都鸦雀无声,凝神倾听,于是高声说道:“那就是,不公平!为什么富家有陈仓之谷,而穷人无隔宿之粮?钟伯伯本是巨富之家,衣食无忧。但他心地良善,在少年时就广散家财,救济贫苦。他知道凭借一己之力难以拯救天下苍生,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施为。后来,他经高人指点方才顿悟,几千年来,贵贱有别才是造成贫富不均的根本原因。当皇帝的,穷奢极欲、视黎民百姓如草芥;做官的,贪赃枉法、极尽压榨盘剥之能事;更有那些依附权贵的无耻小人,借势横征暴敛、巧取豪夺。无财无势的穷苦百姓辛苦操劳一生,却依然难以摆脱穷困潦倒的命运。若再碰上天灾兵祸,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他便生出彻底改变这个千载陈规的想法。他与我爹交厚,当他说出这个想法之时,不想我爹也早有此心,二人不谋而合,此后更是惺惺相惜,共谋大事。早在昏君赵佶搞得天下民不聊生之际,他们就要共襄义举。但在此时,金人入侵,汉家河山残破,本来,这正是图谋造反的大好时机,但他们不忍心黎民遭受更大的兵祸,于是把矛头直指金人,才有了后来的京师勤王之举。赵构即位之初,他们二人盼着新皇能吸取父兄亡国的教训,励精图治恢复中原,并能善待百姓,从此天下太平。若真如此,他们宁愿让谋划多年、为之付出心血的大计永远搁置。但事实如何,我想大家都心中有数。赵构自当了皇帝,依旧重用黄潜善等奸臣。唯一比他父兄能干的地方就是善于逃命。为了活命,他可以弃祖宗宗祠于不顾,可以置父兄漠北受苦于不顾。至于你所说的恢复中原,还有什么中兴之主,更是荒唐透顶。即位多年,他卑躬屈膝,一味求和,何曾对中原用兵。钟伯伯他们到此时真正对赵宋彻底灰心,遂振臂高呼,灭宋抗金,建立了大楚,并拟定了‘均贫富,等贵贱’的国策。他们就是要彻底消除贵贱等级,让天下人人有饱饭吃,彻底消除流离失所,卖儿卖女的凄惨景象。光看数年之间,投奔者四十余万的情形就知道他们所行之法是何等深入人心。但谁知道却被你们这些奸贼断送。你要我如你这般屈身降敌,真是瞎了你的狗眼!”

众人一时默默无语,杨烈的慷慨陈词在每个人心中都激起了波澜。皇帝赵构懦弱误国,不思进取,置中原百姓于不顾的行为,早就令很多心存忠义之士齿冷心寒,只是没有人敢如此明目张胆的说出来罢了。他们从军固然是怀着报国杀敌之心,但却也有很多人是因家境贫苦,为了能吃上饱饭才当的兵。他们也都憎恨世道的不公,但却很少有人想到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他们也想改变,但只是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并没有想过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世界。杨烈的话让他们有所醒悟,但这醒悟却建立在悲剧发生之后,这不仅是钟相、杨幺的悲哀,也同样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杨钦沉默良久,长叹一声说道:“我也明白,你爹他们所想所为确非常人可比,世道若果真能如他们所想一般,确是天下苍生之福,万民之幸。但‘均贫富,等贵贱’谈何容易。我所知有限,但我却知道大宋开国之初,蜀中王小波、李顺就曾推行过类似之法,却也只是星火一闪,惨淡收场。大宋虽遭金人重创,但国运未衰。岳、韩等忠臣良将得朝廷重用,正是中兴之象,百姓安居也指日可待。岳家军围困洞庭之时,又逢百年难遇的大旱,致使最具威力的‘混江龙’(一种巨大的楼形战船)难以使用,这难道不是天将亡大楚的征兆么?如今大楚已灭,以你一人之力,终究独木难支,难道你真想为大楚殉葬,让你爹绝后么?”

杨烈凛然道:“只有懦夫才去相信什么天意,我不相信这个世道会永远如此的不公。如果我父子的死能唤醒世人,死又何惧?杨家一脉至我而绝又有何妨?”

杨钦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我没有办法说动你,你有你的志向,我有我的志向。虽然你我立场不同,但我绝不会也擒杀于你。”望了望四周的重重包围,一咬牙,说出了两个字,“保重!”转身向着人从走去。

杨烈哪肯干休,大喝一声:“留下性命再走。”飞跃而起,一刀劈向杨钦。

杨钦倏地转身,长剑出鞘,截住杨烈的单刀。刀剑相碰,虽在强光下,仍能看到火星闪烁。他苦笑道:“我不杀你,但我也不会引颈受戮。我要留下有用之身,追随岳将军恢复中原,直捣黄龙。”说着身子急向后纵去。

杨烈怎肯干休,喝道:“留下性命再走!”刀光霍霍,步步紧逼。

牛皋大喝道:“杨钦,你和他已是势不两立的仇敌,速速将他拿下。”

杨钦一边躲避着杨烈的追杀,一边对牛皋说道:“杨钦背旧主于先,若在弑旧主于后,纵无人相责,也无脸面活在天地之间。”

杨烈的武功虽稍逊于杨钦,但他怀着满腔仇恨,动手之际只攻不守,声势实在夺人。杨钦心有愧疚,却是只守不攻,一味躲闪。

杨钦见杨烈的攻势犹如飓风刮过洞庭,将湖面卷起重重巨浪,自己就如一叶小舟,在巨浪中飘摇,随时都有覆舟之险。而杨烈使用的招数中,竟有大半是自己所授。他心中一阵酸楚,心道:“我虽有功于大宋社稷,却已不容于杨氏家族,就如水中的无根浮萍一般。将来纵然建功立业,又有什么生趣?罢了,他用我教的武功将我杀死,这也是天意。我欠杨家的,更欠他们父子的,就此把债还了也好。”想至此,竟将举到一半的宝剑停住,闭目等死。

杨烈一招“斩龙式”,单刀斜劈而至。眼见杨钦停止了反抗,一动不动的闭目等死,一颗心不由翻了个个。但他并没有被这刹那的情绪变化左右,单刀丝毫也没停顿,直斩向杨钦的头颅。

只听“当”的一声,杨烈的单刀被斜刺里砍来的一刀荡开,这时他的刀锋距离杨钦的脖颈已不足一寸。原来,岳家军众将虽对杨钦心存芥蒂,却也不忍见其被杨烈杀死,最后关头,董先出手救下杨钦。

那边,卢显达等人早已等的不耐,见杨钦劝降失败,厮杀又起,不等牛皋发令便同时抢上,拦住了杨烈。

杨钦面色惨白,脚步蹒跚着走出人群,再也没有回过头望向杨烈一眼。他开始奔跑,拼命地奔跑着,像个被人追赶的贼一样。忽然,他觉得嘴里苦苦的、咸咸的,一呆之下,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泪流满面。他没有去擦,任凭久违的泪水肆意流淌,似乎这泪水可以洗刷掉心中的痛苦和愧疚。

杨烈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厮杀。片刻的休息令他精神体力复增,而刚刚喝骂叛将、昏君,更令他觉得十分快意。早些时候,他的目标是杀死“首恶元凶”,所以心中负担颇重。而今知道目标已无法实现,索性便不再去想这些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反正这些人的手上都沾染了大楚弟兄的鲜血,无论杀那一个都是在为他们复仇,如此一想,心底反倒轻松起来,手中刀也越使越顺手。刀光如雪,气势如虹。他也记不清、也不愿去记又有多少人伤亡在他的刀下。

众将士虽然觉得杨烈刚才的话很有道理,也被他不屈不挠的性情所折服,但他们必须要履行作为大宋臣子的职责,更要对元帅的安危负责,不让他受到丝毫的威胁。刀光霍霍,枪影重重,血水飞溅,杀声震天。拼命的不只是杨烈一个人,战团中的每个人都忘记了死亡的可怕,危步于生死的边缘。

杨钦的话没有错,杨烈毕竟已是独木难支,时间一久,体力又感不支,血水和着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心中抱定了一个信念,但有一口气,绝不倒下。 他手中的钢刀已被砸断,这是今天第二次被砸断了兵器。不同的是,第一次长剑自中而断,他尚可勉强使用,此次却是齐着护手而断,手中只余刀柄,与空手无异。但他仍不肯放弃,掌劈、拳打、足踢,甚至撕咬,总之,身上的部位凡是能用到的地方,他都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就像一只刺猬一样,就是死也要将对手扎伤。

那一边,蓝衣人总想杀到杨烈身边,二人联手,情形应该会有所好转。但他一次次突围都被杨再兴等人堵住,他又不打算杀伤人命,所以变得十分被动。但他看远远到杨烈兵刃已失,命在顷刻,将心一横,心道:“就算将来师父怪罪,也不能在犹豫下去了,否则杨烈和我都会命丧此地。师父不让我杀人,并没说不让我伤人。”他给自己找到了理由,不由精神一振,侧身躲开一名校尉刺来的一剑,探手抓起校尉右手脉门,微一用力,那校尉只觉得痛入骨髓,大叫一声,宝剑落下。蓝衣人手一抖,校尉跌向人丛。蓝衣人足尖一挑,宝剑飞起,他也跟着跃起,一把握住剑柄。众人防他突围,也有几人跟着跃起,蓝衣人剑光闪处,只听“叮叮当当”兵刃碰撞在一起的声音,伴随着几声惊呼,已有三个人腕部中剑,兵器落地。众人大惊,没想到蓝衣人兵刃在手,就有如此威力。蓝衣人如猛虎添翼般,向杨烈那边杀去,剑光到处,总有人腕部或是腿部中剑,虽然伤口不深,却都是刺中穴道,无法再进行厮杀。

蓝衣人眼看就要杀到杨烈身边,马上就能与之会合。但此时杨烈确实已成强弩之末,不要说杀敌,就是自保也已不能,肩背胸腹等要害也多处重伤。他充血的双眼已看不清任何人的面孔,在他面前晃动的,只是一个个血红的影子。他自知大限已到,合身向着对面的一个影子扑了过去。这一扑实是用尽了他最后的力气,却也是他生平之力的极限,威力着实惊人。

杨烈正前方正是卢显达。他见杨烈徒手猛扑过来,心中不由大喜,贪功心切的他并没有躲避,一剑砍向浑身都是破绽的杨烈。哪知杨烈一俯身,拼着脊背被砍的危险,双臂将卢显达紧紧抱住。卢显达的小腹被杨烈的肩头撞得一阵剧痛,砍出的一剑也被卸去了力道,剑锋虽砍到杨烈脊背,但却已经没有了多大的杀伤力。杨烈死死搂住敌人,径向悬崖滚落。

蓝衣人恰在此时飞扑而至,见状不由惊呼出声“杨兄!”探臂抓住了杨烈的衣衫。但杨烈的衣衫在厮杀中早已千疮百孔破裂不堪,再也经不住大力撕扯,只听“刺啦”一声,布帛撕裂,杨烈和卢显达滚下高崖。

众人齐声惊呼,纷纷抢到崖边俯身观看。只见二人撕扭在一起,向谷底飞坠,转瞬之间便消失在半山腰的云雾之中,只有卢显达因极度恐惧发出的嘶声嚎叫在山间久久回荡。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