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未名湖传奇 第十章 修炼课

对每一个放假归来的大学生来说,寒假的生活如同万花筒。走亲访友、购物、逛菜市场、周边短途旅游......既有与父母或同学一起的多人相聚,也有自己享受的安静独处。既有现实生活中的纵情谈笑,也有虚拟场景中的快乐时光。

简宁的寒假就不一样了。

他在家除了弹钢琴,没有其他事可做,也没什么人可走访。

简宁的父亲简朴从内心对简宁轻视,他不明白自己的儿子为何总是忧郁敏感而脆弱,这不符合他的性格。

如果有什么可以让他值得骄傲的也就是简宁钢琴的技艺。

而简宁一如既往地走不出忧郁。

简宁尽管考上京大,简朴还是看不上他,而他也坚决地在内心和自己的父亲抗衡。

简宁去看了自己的母亲,他虽然恨母亲,可是他仍然渴望从她那里得到关心和温暖。

妈妈告诉他:“不管你爸爸怎么骂你,他的出发点都是爱啊。”

他已不在乎爸爸对他的感受,他习惯对爸爸采取冷战报复方式。

简宁始终不相信那个经常没事找事把自己儿子拽出来一顿呵斥的男人会爱自己。现在虽然不呵斥,但简宁能够感觉的出掩藏在内心的不悦。

他也不是没想过要和他父亲修好,但时间一长,当彼此的沉默成了习惯,这种机会也就不复了。这么多年过去,亲子关系这个议题早已无法在陈可心中占据显著的位置了,大概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他对简宁已经没有期待

他有一个很特别的朋友,10岁的钢琴少年家明。

家明是他在一次钢琴演奏会上认识的,那时的家明才6岁,却已经多次登台演出了。那次简宁弹奏一曲威尔第的曲子,博得满堂喝彩。后来小家明弹了一曲威尔第的作品,这给简宁留下难忘的印象,孤傲如他,多年来他从未把谁放在眼里,一个6岁天真的儿童走进一个13岁少年的关注的目光里。

他去了家明家,10岁的小家明又长高了一点,他获得了校际音乐节少年组钢琴比赛的冠军。简宁从他身上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

家明的爸爸出差,他妈妈和奶奶正劝促家明参加学校组织的野营。

奶奶问:“不是要送他去野营了吗?几点去啊?”

“是啊,野营是今天开始,但他说他不会去。”妈妈在一旁无奈地说。

“不,他必须得去,什么叫他不去?”奶奶有些不高兴。

“他就说他不去。”

“我不会去的。”家明边弹着钢琴边回答。

“这不是你能决定的。”奶奶不由分说。

“是吗?那谁能决定?”家明语气像个小大人。

“就是去野营,这看起来没有那么糟。”站在一旁的简宁也劝家明。

“我还是不会去的。”

“野营有什么不好的啊,去湖边露营多好啊,连我都想去。”

“真的吗?一路要唱歌,做无聊的辩论,这些只是在大巴车上的活动,更不用说下了车集体活动、营火、做无聊的游戏、听一些人胡扯,还要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友谊。”家明停下来义正严辞地说。

“青少年儿童的友谊多好啊,你就是青少年儿童。”简宁看着家明。

“这都是我妈妈给我胡乱安排的,并不是我自己想做的。我爸爸才不让我做这些无聊的事呢。”

奶奶叹了一口气说:“都让他爸爸教坏了。”

“理解我一下吧,简单来说我就是不属于营地。”家明又开始弹钢琴。

“随他去吧。”妈妈说着走出了房间。

“这样做不好,你应该去野营的。”简宁还在试图做工作。

“去野营不是我的选择,好吗,从来都不是,我不想再聊关于野营的事了。”

“你好奇怪!”

“好吧。”

从家明出来后,简宁问自己为何喜欢和这样的怪胎一起交流呢?或许简宁和他一样的年纪,也曾是个怪胎。

简宁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去哪里。他这样想着,就来到了书院街,那一带是他以往常常光顾的地方。他再那儿漫无目的呆了一个下午,才回了家。

回到家就对着电脑,一呆就是一整天,只是在吃饭的时候才走出卧室。

简宁早已入住西祠胡同,他喜欢浏览胡同里每家小院,他自己有时在上面记录一些情感文字,就像是树洞,他会把自己不能言说的心事和秘密宣泄在他自己的小小庭落里。

相比较家庭,远不如学校更吸引简宁。

学校吸引简宁的是雷打不动的乐团排练时间,因为他可以看到小倩。

对京城来说,这是个多雪的冬,纷纷扬扬的,从年尾飘到年初。久久地不化。

新学期第一次排练,大家聚在一起有说不完有趣的话题。

简宁喜欢这种白色的诗意。可当白色诗意消融的时候,就有一种目遇美好景物遭受零落的凄凉。走在路上的时候,人们都必须十分留意。

寂静的五四球场被一层薄薄的雪覆盖着。以往球场球撞击地面的优美旋律,夹杂着男生的吆喝声,传得很高很远。

简宁来到未名湖畔,转了大半圈,在博雅塔下,他看到了小倩和丽坤。三人就就有一句没一句地闲扯。

“寒假未名湖用木桩圈起来,成了收费的溜冰场。”丽坤愤愤地说,“你能想象吗?纷扰的人群,破碎的冰面,杂乱的木桩,不规则的围栏......”

“你觉得未名湖应该和《红楼梦》里哪个人物气质最接近?”小倩问。

“是清高的妙玉吧。”简宁不假思索。

“你呢?”小倩问丽坤。

“妙玉。”

“可是她还是难挡'可怜金玉质,落陷污泥中'的命运。即使在低调的张扬,幽邃而博雅的北大校园,未名湖也难以摆脱庸常造化所设计的命运。”简宁叹着气说,“那些凡夫俗子踩着滑冰鞋在她皮肤上任意践踏。”

简宁喜欢伤感,小宇说他是诗人的情怀。

在简宁看来,未名湖只允许有激情和憧憬的莘莘学子在她身旁徜徉徘徊。她只接纳那些善感的心灵静静地倾听他内心的声音。“未名湖是心灵的梦幻岛,是情感的伊甸园。”

“未名湖就是一汪破水滩,跳进去都淹不死人。”说话的是小倩。

丽坤哈哈大笑:“你这画风转地也突兀了。”

“它就是一汪水,结了冰,大家在上面玩耍给大家增添情趣我觉得还ok啊。我只是觉得拿它商业消费就不太好了。”小倩说。

“其实我们就是这个意思。”丽坤看了看简宁说。

简宁忽然觉得自己未免太附庸风雅,他觉得自己应该粗粝一些。他觉得小倩身上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光芒。她美丽却不妖娆,不象那些造作的女子一副靓丽的外表包装下,内里是无趣的灵魂

“我也是一个无趣的灵魂。”简宁悲哀地想。

这个学期的课程和上个学期差不多,还是现代文学,还是古代文学,还是乏味到了极点的政治课。

这一学期,简宁选修电影。那天看电影的时候,丽坤和简宁两个商量着一块选了三门通选,一门老孙头的心理学,一门影视艺术,另一门是音乐欣赏。

第二周,选课结果出来了,简宁的影视艺术没能选上,他选了很少有人问津的电影史。

不久简宁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读双学位。

在京大这样一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广阔平台里,没有人会约束你的作息时间,规制你的学习生活,所有的一切几乎都由你自己来安排,因此自制力显得格外重要,而刚入学的freshmen难免会遭各种社会活动的狂轰滥炸后而迷失自我。有了一学期的经验教训,简宁则有取舍地挑选一些适合自己的项目来尝新。他可以在大学四年里主攻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选修、辅修有助于拓展综合素质的学科。他决定读双学位。

京大盛行“四大俗”的说法:“未名湖谈恋爱,双学位选经济,康博思吃鸡腿,西门外啃鸡翅。”

双学位选经济,反映了北大本科生对学业的追求以及追求的趣味。一般认为,经历过千军万马的选拔,能够考入北大本科的孩子,都很优秀。他们对自己要求也特别严格,许多同学选择读两个学位。商品社会经济是热点,于是经济成为本科生选择双学位的不二法门。

简宁选修的可不是经济,他选修的是电影。

第一次在校园里见到艺术系的学生拍摄短片,随着摇臂的升降,摄影师神气地坐在上空拍摄,导演坐在监视器前现场调度,演员在摄像机前对着镜头表演,简宁内心激动地无法自持,他觉得与其坐在钢琴架前,坐在监视器后面对他更有吸引力。

他听电影声音课程的时候,简宁问丽坤:“你们也要拍电影吗?”

“当然啦。只要是学电影的都要拍,不论你的专业是导演、表演,剧作,声音......都要拍,一学期一次的作业是免不了的。”

在那一刻,简宁做了一个决定,修电影课程。这个想法让他感到备受鼓舞和欣慰。

从此他可以他名正言顺地和电影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课,他觉得他在京大终于有了归属感,他真正融入了京大。

简宁兼修电影,上的第一节电影课程:电影声音。讲课的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年轻女老师。

老师首先讲解电影声音参与叙事,放了《天使爱美丽》一个片段:玻璃球坠地,扣击石砖,发现一男孩的盒子。

电视里黛安娜王妃逝世的新闻声音变小,掉地上的玻璃球声音变大......老师讲解,这是电影声音的平衡,因为现实的世界里,这样的声音不会变小。

多年后,简宁仍记得《天使爱美丽》玻璃球坠地,扣击石板,洞穴打开,艾米丽发现了一条通往美丽世界途径。从此也打开了简宁电影的大门。

老师以《无间道》梁朝伟跟踪刘德华为片例,讲了电影音乐作用于潜意识。

那次,老师讲起电影声音蒙太奇

所谓声音蒙太奇,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剪辑,但这只是表层意识,它的深层含义其实是声音构成。声音分为画内和画外两种。电影声音蒙太奇,就是声音、时态和空间的各种不同形态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创造出不同时空结构关系。

老师用具体电影片段展示了几种相对的时空结构关系:时间非同步关系;空间同步关系;空间非同步关系;心理同步关系;心理非同步关系。

从那之后,“声音蒙太奇”就出现在简宁的生活里。

简宁想起上周五,乐团排练间隙,简宁注意伊森的眼光不断在追随小倩。排练结束时,耿肋来找小倩,在门外朝简宁挥了一下手。

伊森看着小倩耿肋一同离开,一脸失落。简宁竟有些同情伊森,或许是同情自己。

大伙儿都走的差不多了,大厅只剩下伊森和简宁。

“你和他认识?”伊森走过来问简宁。

“嗯。”简宁知道他指的是耿肋。

“他是在追她吗?”伊森的语气听上去很平静。

“这还用说吗!”

伊森沉默。

“我觉得他追刘冰倩不会那么容易。”简宁像是安慰伊森。

“是吗?”对简宁的话,伊森显然有些意外。

“刘冰倩应该没这么快接受一个男生。”简宁一脸笃定。

“为何?”伊森看着简宁。

“你知道这点就行了。如果你有兴趣,你干嘛不尝试从她那里试着了解?”简宁语重心长。

伊森看着简宁笑了,“一起走吧。”

课间休息,简宁听到小倩耿肋和几个电影专业的学生一起侃起《无间道》,接着聊起香港电影现状。

只听其中一个带黑框眼镜的男生问耿肋:“《三更2》你更没看了!”

“陈可辛监制,李碧华编剧,奚仲文艺术指导,杜可风摄影,很豪华的阵容。”小倩的声音。

黑框眼镜男很不屑地说:“我是想说那个韩国的朴赞育。香港电影已经死了。台湾电影半死不活。所以就亚洲电影来讲,韩国电影才能代表亚洲的最高水准。金基德、奉俊浩都是一流的大师。”

简宁真心佩服他开阔的电影视野。

“朴赞育复仇三部曲没看过?”黑框眼镜男问。

耿肋摇摇头。

“那就太out啦。”黑框眼镜男得意地说。

原来耿肋也有短板,简宁忍不住有些替眼镜男高兴。

晚上,回到宿舍,简宁开始恶补韩国电影......

李烈走过来,看着屏幕上老男孩活吃章鱼,兴奋大叫:“真是重口味的民族啊!”

“这就重口味啦?”简宁不屑地笑了。

“你看过还有比这个更恶心的?”

“我是说里面有不论之恋!”

李烈的反应没有满足简宁的期待,简宁以为李烈会很兴奋很好奇不论之恋,没想到李烈很有深度地说:“探讨人性的电影,韩国做的比我们高级和深入,所以韩国电影工业才会迅速崛起。”

“你第一次让我觉得你是一个挺有深度的人!”简宁朝李烈竖起了大拇指。

“呵呵!”李烈可爱地笑了。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