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上班族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水穷山尽

从年初开始,王志远就感到,自己这个编辑当着是越来越难了,不是自己的水平不行,而是报社制定的新的规则,实在是瞎胡来。

领导们几乎年年都出去考察取经,说是学习兄弟报社的先进经验,加强管理。这不,就从外地学习回来一条先进经验——“自编自校”。

外地有一家兄弟报社,为了节约人力,要求编辑要干两份活,自己做版面的编辑,也要做自己版面的校对。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还不增加工资。报社少了校对人员的岗位,省下十几个人的薪水,报纸照样出,也没见质量下降多少。

报社领导去考察一番后,觉得这实在是一条值得学习的经验,一年下来,少养了十几个人,就是十几万块钱的结余,那十年下来,该是多少啊!几乎没有什么异议,这个规定就在报社通过了。

为了避免编辑们偷懒,报社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抽出专人,成立了一个新的评报组,对于出版的每一张报纸,进行事后审读,挑错字。一张版面上,如果出现三个错字,就被评为三类版面,罚款一百元。错一个字,就罚款20元。没有任何错字,就评为一类版,一类版面每个编辑都有一定的定额,像王志远,他每个月的定额是两个,超过两个,才有奖励。多一个一类版面,奖励三十元。

这样的措施出台一个月,试行之后,王志远发现,这简直是一个奖勤罚懒鼓励落后的极其荒谬的政策。

首先,你作为一个报纸编辑,整体和文字打交道,一个月负责四个版面的组稿编辑工作,要准备三万多字的文字稿件,还要有十几张图片,加上说明,几十条标题的制作。报纸的出版周期又是非常规律的,出版校对的时间,也就是短短的几个小时,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想不错一个字,那是根本就不可能。所以这样的措施一出台,编辑就成了报社最窝囊的集体。每一个都要被罚款,特别倒霉的时候,如果自己负责的版面,每一个上面都有三个以上的错别字,个个版面都是三类版,那你这个月就算是白干。不仅奖金被扣完了,不够的地方,还要从你的基本工资里扣除。

你要是运气好,自己负责的版面个个都是一类版,那你受到的奖励,仅仅是每个三十元。你错了,倒要罚你一百元;这样的重罚轻奖,本来就是让你得不到什么好处,即使你发挥最佳、运气最好的时候,也奖励不了多少钱。但挨罚款的机会,却是时时都有。

王志远算了算,几个月下来,自己现在不仅身兼编辑、校对两职,工作量平白无故加大了一倍,况且所从事的根本就不是自己最合适的岗位。工资没有一分钱的提高不说,因为屡屡出错字,一个月编辑的四个版面,有的时候,竟然出现了三个三类版。奖金被罚款罚完了,一个月的收入,竟然比不上一个在办公室里端茶倒水、擦桌子扫地的勤杂人员。因为人家的工资、奖金总数加一起,虽然比不上王志远,但一个月下来,人家一分钱也不会扣,端茶递水能有什么错误?又没有出台文件规定,端茶递水做到什么程度罚款。

堂堂的一家报纸,现在竟然成了谁从事编辑工作,谁吃亏。谁什么文字活也不用干,开开车啊,拖拖地啊,管管后勤啊,送送材料啊,就可以全勤全奖。工资、奖金一分不少。

这样的政策竟然能够出台,能够实行,说明了那一帮子负责决策的人,一个一个,都是外行的王八蛋!根本不知道,一个报纸怎么样才能生存下去。

其次,王志远认为,报纸的校对有自己的规律。报纸的出错是必然的,世界上没有哪一张报纸,可以完全消灭掉错别字,不出任何错,谁也做不到,连《人民日报》它都做不到,何况一张小小的地市级报纸。

况且,报纸的文字不出错,那只是一个方面的指标,是差错率的问题,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以为读者接受的。一张报纸,最关键的,是要编辑出好文章,使群众喜闻乐见,愿意读,愿意花钱买着看,这样一张报纸才有生命力。

反之,你一个错别字也没有,但都是一些老生常谈、味同嚼蜡的文章,别人看都懒得看一眼,随手就扔进了垃圾堆,卖了废纸,那就是极大的浪费,办这样的报纸,简直是对社会的亵渎。

现在的措施倒好,让各个编辑,挖空心思,找别人的错别字,好得到举报奖励。你挑我的错,我挑你的错,人人自危,军心涣散,没有人想着写好稿子,编好稿子,只求不出错别字而已。

再说了,这错别字本来就无法消灭干净,自己校对自己编辑的稿件,更是无视客观规律的瞎指挥。一个编辑,他在编辑稿子的过程中,已经多次读过,潜意识里已经非常熟悉了,再让他看,他一般也看不出什么毛病了。这个时候,眼睛就成了睁眼瞎,白睁大眼睛,看不出来问题。

为了较少差错,一个部门的编辑只好相互之间,帮帮忙,换着看。眼睛都熬红了,差错一天一天,也没见减少过。

这项措施在征求意见的时候,王志远就公开表示反对,他同着大家说:“这是典型的瞎指挥,不懂业务,外行领导内行。报社现在一百二三十号人,人满为患,这些人养也得养,不养也得养,都是有关系有后台的,压缩不了。报社目前最不缺的就是人,还在乎那几个校对?把校对撤了,让他们做什么去?拉广告?人不是照样得养吗?”

他的这些言论,没有人听从,甚至可能七扭八拐,传到了领导耳朵里,让领导对他有看法,认为他是个刺头,不识时务。别人都不说,就你爱发牢骚,逞能!

这几个月,他的工资奖金月月被扣,再加上黄小燕下了岗,家庭的开支本来就不宽裕,现在更是雪上加霜,让他一肚子不爽,在心里不知道骂了报社领导多少娘,也不解气。

谁知道有一天,林总编竟然亲自找到他办公室,和他理论这自编自校的事情。

王志远的办公室在五楼,这里偏僻,在他的记忆中,林总编从来就没来过。

王志远没什么事情,也从来没有主动去过林总编办公室,和领导套近乎。两人的关系,一直很疏远。

这天下午,林总编突然出现在王志远办公室,况且是一个人,没有前呼后拥,左右陪同,这很出乎我王志远的意外。

只见他穿着料子很好的西服,从款式到料子,可以判断出,这是难得一见的名牌,在整个报社,也没有第二个人穿这样高档的衣服。王志远在品牌商店里看过,这样档次的衣服,没有几千元,是买不回来的。

林总编这几年,小车的档次越来越高,衣服的档次也越来越高,整个人,也越来越有气派了。头昂的老高,脸上一脸杀气,嘴里蹦出的话,光是听话音,就有点掷地有声的味道,让部下噤若寒蝉。

时不时的他还背着手,迈着四平八稳的四方步,目光灼人的在每个人脸上扫来扫去,盯着你看两分钟,没有谁心里不发毛。

王志远看他也从敞着的门口进来时,面色凝重,一声不吭,直冲着自己坐的办公桌走进来。

王志远和钟编辑坐对面,每人面前放着一本书,正在看着出神,看林总编走进来了,出于礼貌,连忙站了起来,冲着他点了点头,说了声:“林总编好。”

林总编还是不放脸色,仍然一脸怒气的看着王志远说:“你看看今天的报纸,你怎么搞的?错了那么多?你不是经常说自己水平高吗,现在怎么样?”

王志远一听就明白了,感情今天林总编大驾光临,是找事情来了。他可能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借此羞辱羞辱王志远,打掉他的身上的桀骜不驯,全报社的员工除了王志远,都是特别有眼色,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怎么干就怎么干!就是心里不情愿,有怨言,也不干公开表示出来。只要这个王志远,是个楞小子,什么他都有发表意见,有的意见还相当尖刻,相当有煽动性,严重的动摇军心,削弱领导的权威。这小子一贯不服气,现在正好是个好机会,让他吃点苦头。

弄明白了来人的意思,王志远就不怕了,他完全豁出去了,况且,他也知道,这个时候,就是想当缩头乌龟,也不可能了!人家都打到你脸上了,你已经没有退路了。

只是迟钝了几秒钟,王志远就恢复了自己的伶牙俐齿,他笑了笑,对林总编说:“你说的这个啊!我早就想向你反映反映这个事情了,我对这个决策有看法,曾经向部门主任提过,但没人听,也没人理解,也不知道他们反映到你那去没有。我认为,报社出台这样的政策是非常欠妥当的,谁干活谁有错误,谁干的越多,被罚款的机会就越多,倒是端茶递水,什么错误也不犯,还可以拿全工资奖金。这样对从事编辑工作的,很不公平吗。”

林总编一听王志远这样说,不仅不服输,还敢倒打一耙,质疑自己的决策,就更生气了,看着王志远,连声音都气得有些变了,说:“别人都能做,为什么就你不能做?你看看,是不是数你的错误最多?扣你的钱难道还冤枉你了吗?”

王志远不想激化矛盾,仍然笑着说:“林总编,你没有做过编辑,不知道这具体的事情,一个人自己编辑的稿子,自己校对,那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越是记忆力好的人,越是看不出自己稿件的错误,出错别字的机会就越多。我的水平如何,相信全报社的员工心里自由定论,我的水平绝对没有差到连一个电大毕业生都不如吧!游戏规则有问题,结果就不可能公平合理!”

林总编看王志远仍然是不依不饶,不向自己屈服,心中的火气就更大了,在整个报社,他还从来没有见到哪个人敢于这样当面顶撞自己,于是气的脸都变了眼色,说:“水平不行就承认不行吗!我看电大毕业的,也比你强,人家也没有你那么多错别字。”

王志远一听火气腾的一下子起来了,脸也变了颜色,两眼直视着林总编,毫不示弱的反唇相讥说:“你以为凭拍脑袋就可以当好编辑啊?你要是愿意,也像我一样,自己编辑一个版面,咱们试一试,看谁错误多!你也亲身体验一下,看我说的对不对?不要什么经都去取,不是每一条都灵验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林总编这个气啊,他看自己今天在王志远面前,是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台了,只好把脸转向钟编辑说:“你说说,王志远说的对不对?”他的意思,很明显的是要钟编辑站到自己这一边,声讨一下王志远,为自己找回点面子,好顺坡下驴。

哪知道钟编辑也是一个有骨气非常仗义的人,虽然他和林总编是老乡,但知识分子的脾气,让他这个时候,还是义无反顾的站到了王志远这一边,他嗫嚅了一会,嘴里嘟嘟囔囔的小声说:“我,我,我看王志远说的还是有道理的,报社这一次出台的政策,确实有很大的问题。”

林总编听了他的话,鼻子都气歪了,怒气冲冲的转过身去,大踏步的使劲摔了摔手,走出门去。

王志远看了看钟编辑,感激的说了一句:“老哥,谢谢你这个时候,还能够站出来,伸张正义。我连累你了!”

钟哥看了看他一眼,说:“你做的对,都像那些人一样,拍不够的马屁,这些当官的就更得意忘形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胡乱决策,劳民伤财,这样下去,报社早晚有完蛋的一天。”

王志远说:“是啊!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他一把手就这个水平,这个报社,我看早晚得完蛋。我们犯不着吊死在这一棵树上。这样吧,咱们都走吧,离开这个地方,另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去。”

钟哥叹了一口气说:“走,谈何容易啊!老婆孩子都在这,孩子上学,一大家人家,我看我就是没这个命了!”

王志远知道,今天第一次和林总编发生了正面冲突,要是不离开这个报社,今后还在他的手下干活,是不会再有什么好果子吃了。没有退路了,现在只好破釜沉舟。

该走了,是最后决断的时候了。这个地方,已经没有自己生存下去的空间了,走吧,只有走出去,才能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环境,开辟属于自己的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