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2001年9月2日0时,江苏省连云港市交巡警支队巡逻时发现,巷口的一辆无主马自达上躺着一位熟睡的男孩,手里拿着一本小学课本,旁边放着书包。
民警判断这是一位走失的少年,便上前将他唤醒询问。
少年自称姓张,13岁,是该市某小学学生。因为爸爸妈妈经常沉溺于“方城大战”,家中没有宁静的学习环境,所以才拿着课本外出“避难”,随便找个地方做作业,然后随便找个地方睡上一觉。
110巡逻车立即将孩子送回家中。只见室内灯火通明,麻将大战正酣。看到孩子回家时,孩子的父母若无其事地继续打牌,他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了。
民警查了一下值班记录,发现在整个暑假中,这已经是警方第4次送这位孩子这样回家了。
【扪心自问】
这实际上反映了家庭环境与子女成才的关系问题。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这里,孩子的外因很不乐观。一旦遇到威逼利诱,很难想象他会走上什么道路。
这样的例子也许并不多见,但却反映了目前社会上这样一种家庭类型:家长满足于自己的事业或嗜好,对孩子不问不闻。看起来这是给了孩子某种自由,其实是不负责任。
有这样一个鲜明对比,可以说明家庭环境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
在200年前,美国康乃狄克州有一位学者名叫嘉纳塞·爱德华,集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学家于一身,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都非常好,因此他的家族人才辈出。到现在为止,他的子孙已经传了8代,其中有13人担任过大学校长、100多人担任大学教授、14人创建大专院校、80多人成为文学家、1人就任副总统、1人当大使、20多人担任两院议员、18人成为报刊杂志社的负责人或主编。
同样是在200年前,美国纽约有一个酒鬼、赌徒名叫马克斯·朱克,他本人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子孙也大多走上歧途。至今他的子孙也传了8代,可是其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人因杀人被判处死刑、63人因偷盗诈骗等被判刑,还有许多因为喝酒夭折或成为残疾人。
这两个例子看上去颇有一些“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味道,其中当然有遗传因素。可是下面的例子则可以有力证明,家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子女成才。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中,“老鼠”转变为“龙凤”的不乏其例。
例如在50年前,美国纽约成立了一个儿童救护会。它专门收容和抚养弃儿、孤儿和穷人家的孩子,然后把他们放到可靠的家庭尤其是心理善良的农民家庭接受良好教育。
50年来,该救护会一共收容、照顾了28000多名这样的孩子,其中87%成了著名人物,有些还当选上了州长、总督、高级审判官、市长及州会计检查官,24人当选为美国议会议员,9人被选为州议会议员。
前面提到的马克斯·朱克的第9代子孙,现在就收容在该救护会,年纪20多岁,已经成为地方上的模范青年。
从上可以看出,现在确实有不少家庭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家长的文化水平较高,可是由于没有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甚至因为要在家中打麻将、跳舞等等,把孩子“赶出”家去做作业。
长此以往,孩子怎么能够得到健康成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