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日,星期一。
因为接手初二,办理报名手续很简单,一开课就正式进入教学时段。昨天,宁致远利用一下午时间,将教室后面的黑板修葺一番,然后办上了黑板报。今天学生们一到教室,甚是稀奇,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评论起来。上课铃声一响,大家纷纷坐回座位,怀着好奇心,更怀着期待心,等待新班主任和新语文老师的到来。
宁致远拿着点名册和课本,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望着教室里一个个稚嫩可爱学生,心里腾升起满腔自豪,这是自己的第一批学生。
他转身在黑白上写下自己名字,然后进行自我介绍,算是开场白。
各位同学,我叫宁致远,以后请喊我宁老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选择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讲台职业,就是为了化作春泥更护花。你们就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让我们一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漫漫时光里见证你们的成长,在我殷切目光里看到你们一天一天的不断成长!
如演讲般的开场白,赢得台下一片热烈掌声。
开始点名。第一次见面就能喊出学生名字,这既是老师基本功,更能走近学生。昨晚熬夜记住学生花名册上所有名字,今天一一对上了号,看得出学生脸上充满诧异和喜悦。
他平静地翻看语文书,说道,语文博大精深,是先祖遗留给华夏子孙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就从第五单元古诗词开始吧。学生们对这创新教学方式充满好奇,同桌不由得小声议论,这老师真新鲜呢!
讲完第一篇古诗文,宁致远让大家有不懂地地方就提问。这时候,一个剪着短发的女生站起来,大声问,宁老师,请问一年十二个月古代怎么说?班上顿时安静下来,大家以挑衅的眼光看着这位年轻的新老师。
宁致远微微一笑,拿起粉笔,用行书在黑板上写起来。一月,孟春;二月,花朝;三月,桃浪;四月,槐夏;五月,仲夏;六月,荷月;七月,上秋;八月,清秋;九月,桑落;十月,霜华;十一月,隆冬;十二月,暮岁。
然后,转身,微笑着说,看出来余小菲同学知识积累丰富,大家要向她学习!他看到,全班稚嫩眼睛顿时亮起敬佩之色。
他接着说,同学们,古诗文不要一个个字去理解,而是体会词句描绘的意境,什么叫意境?就是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动欣赏者,总是在反映对象"境" 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广义而言,包括作者和欣赏者两方面。前者由作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水平决定,有真与假、有与无、大与小、深与浅之别,后者因欣赏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不同而有大小和深浅之分。因此,古诗需要反复诵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理儿,现在请大家放开嗓子诵读吧。
教室里想起嘹亮读书声,他边慢慢走下讲台来到课桌间巷道,仔细分辨学生诵读语音,对发现错误地方温声纠正。
下课铃声响起,他没有像过去那样“喊起立”“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却拿起书本就往外走,一切显得那么随意。殊不知,这风格是跟师范人选老师学的,用不着那么客气,师生之间的尊重不是停留在嘴上的,大家彼此亲近最好。有这第一堂课,九六级一班的学生们却倍感新奇,原本对奥义难懂的语文课开始喜欢起来。
这时候,教导主任安财富走到校长办公室,对林建国说道,校长,宁致远教得来语文不哦,把正科当早读课呢,整个校园就他那班闹嚷嚷的。林建国缓缓说道,这个就不管了嘛,看年终考试成绩说话,确实不行就调整吧。
辍学是农村学校极为头疼的事情。班上原本七十八名学生,才到六十二名,辍学率高达百分之二十。找到孟副校长报告后,被告之辍学现象在农村学校这是正常的,每年都差不多这样。宁致远决定进行家访,希望能劝回这些学生,哪怕一个也好。
翻看成绩册,他将辍学名单按成绩高低排出家访时序,记下学生家庭住址。排名第一的是李素菊,家住孟公庙村三组。
放学后,他骑上自行车,泥土路颠得屁股疼。挥汗将近半个小时,才到李素菊家门口。几间破烂小屋,小院里堆满了柴火,鸡屎、猪粪遍地都是,难以下脚。
宁致远抬声喊,李素菊,在家吗?这时一条黄狗跑出来一阵狂吠,他从小农村长大,是不怕狗的。见没人回应,他径直朝屋里走去。一个黝黑男子走出来,疑惑地看着他。
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后,男子黝黑又疲倦的脸上露出笑容,拿出一支叶子烟,递过来。宁致远摆摆手表示自己不抽烟。男子自己点燃烟,拖出一条长凳,用衣袖擦了擦,热忱地说,宁老师,您请坐。
宁致远坐下后,问道,李大哥,孩子为什么辍学了啊?素菊爸叹一口气说,孩子妈今年生病才去世,家里三个娃儿,素菊是老大,自己主动提出不读了,暑假就跟着通村人去南方进厂打工了。宁致远不由得一惊,说,孩子才十三岁啊。素菊爸一脸无奈,小声地说,没钱啊。
宁致远一时语塞,不甘心地地问道,能不能劝素菊回来读书,这娃成绩好啊,学费我申请学校减免一些,你看如何。素菊爸不作声,大口大口地吐着烟,味道十分刺鼻。
无论怎么劝说,素菊爸始终不开口。宁致远叹一口气,知道多说也没用。看看天色暗下来了,遂起身告辞,怀着沉重心情踏上返校之路。
花了一周时间,跑完十六名学生家访。看着劝回的三名学生,宁致远心里却充满浓郁的挫败感。
教育教学渐入正轨,宁致远投入所有精力,一心伏在班上,只要有空,就跟学生谈心,鼓励大家努力奋进。他还利用课余时间,搞些写字比赛、乒乓球比赛,并在教师后面墙上张贴出排名榜。学生们城投围在他身边叽叽喳喳闹腾,特别是以前成绩不好的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慢慢也开始爱上了学校、爱上了读书。
听班长余小菲讲,有好几个同学,家里不让读书自己又哭又闹不愿退学,宁致远心里非常高兴,希望自己能为培育好自己此生第一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