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致远虽然没被处理,但日子明显难过起来。在每周教师会上,他成了一个挨子弹的靶子。以前批评还多少有些含沙射影,现在直接点名道姓,将他说得一无是处。
没想到工作的日子如此糟糕,宁致远内心充满了无奈和难受。更是让他想不通的是,一些教师一看到他,就借故避开了。甚至几个年轻人也很久不在一起吃饭喝酒了。尹明文安慰他说,这正常,跟你走得近,自然被林建国当作对立面。
宁致远想起尹明文当初的提醒,感到自己还是太年轻。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权威,是不可触碰的,特别是像林建国校长这样的武断霸道的,谁碰谁吃亏,而且被狠狠踩在脚下。
现在学校里,唯一主动找宁致远说话的,是刘国老师。有时见他没吃晚饭,就让女儿来喊一起吃。有时约起一起去河边散步,聊聊人生。刘国老师说,小宁,你不要沉沦,林老头明年就退休,孟云周副校长上位就好了,他对你很欣赏的。宁致远点点头没说话,心里想,熬到明年,这日子怎么过啊。
心情郁郁,人就瘦下来了。看着镜子里的长发瘦脸,毫无英气可言,原本还帅的样子变得有些潦倒颓废。他突然心生想法,是否留个寸头呢?说干就干,马上来到街上理发店,咔嚓几下变了个样子,看上去又精神了许多。
回到学校,宁致远开启熬日子的生活模式。每天准时上下班,一心扑在教学上,只有和学生成天呆在一起,才感觉到快乐。散学后,目送学生离校后,便回到寝室,简单弄点吃的,有时发懒就泡包方便面应付了事。夜幕降临时,便一个人走出去沿着小河散步,直到夜深人静才走回来,孤独得像匹落单的野狼。
夜深,宁致远寝室灯依然未灭,有时候停电就点着蜡烛,伏案写教案,把所有精力放到教学研究上。
语文这门学科,既是基础,也是最博大精深的。提高学生语感水平,传统方法是大量阅读。宁致远反其道而行之,直接抓作文,倒逼学生主动阅读积累。他想好一个课题:《农村初中全程作文训练》。
那时候,全国语文界盛传以魏书生为首的新一代教育家,开始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宁致远在师范学校就有所涉猎,因未接触实际教学,没有更深见解。现在有了一年多教学经历,积累了一些心得。
他到邮局订了三本期刊:《教育研究》《丘川教育》《教学科研》。这可花去了他大半个月工资,有些心疼。空余时间里,他关在寝室捧着杂志学习。一边涉猎教育教学理论,一边尝试将新理念贯穿到实际教学中。
但凡专注,总有成果。宁致远一直尝试各种教学方式,甚至有时候将正轨的语文课,将学生拉到野外现场教学,让学生自己表达内心感受,然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或者让学生试着当老师,走上讲台讲课,自己则作为评委一一进行点评。让学生成为主角,将被动传授变为主动索取,面对他新奇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开始很是好奇,慢慢接受并喜欢上了作文,不再像过去听说作文便苦恼不已,而是盼望每周的作文课早点到来。
而宁致远,则认真地将每节课的教学模式、教学心得、学生反应记录下来,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几大本成果。根据这些成果,他开始提炼其中经验性的东西,去除不合理的地方,围绕不同的主题,试着写出一篇篇教学小块论文。
这天,在刘国老师家蹭了晚饭,见凳子上有张旧巴巴的报纸,拿起来一看:《学语文报》,很是惊奇地忘我阅读起来。报纸上关于一些教学心得文章竟然与自己所写的心得很相似,触发了他也想发表的灵感。他激动地问,刘老师,这报纸是哪里的,我想找些来看看。刘国老师笑着说,孟校长办公室多着呢。他赶紧跑向孟云周办公室,说明来意后,乞求道,孟校长,这些旧报纸就别卖了,送给我看看如何?孟云周挥挥手,笑着说,想拿多少就拿多少,无所谓的。
报了一大摞报纸回到寝室,宁致远满心欢喜地投入到阅读中。看完最后一张报纸,竟然天光已现,整整通宵啊!
剩下的时间,宁致远便投入到整理教学心得上,很快,便形成了十余篇文章,买来稿签纸,认真誊写好后,到乡邮局寄给了报社。
一天下午散学后,宁致远正在教室里办板报,孟云周推门进来,笑嘻嘻地说,致远,《学语文报》上有篇文章,作者名字叫“致远”,是不是你啊?宁致远走过来接过报纸一看,竟然还真是自己的投稿见报了,甚是欣喜地说,是啊,是我的。孟云周赞赏道,真不错呢,文章写得挺好,研究得很深刻,值得大家借鉴!宁致远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微笑着说,也是平时教学的一点心得,我就试试而已。孟云周鼓励道,一定要坚持,明天我把报纸送给尹明文主任看看,另外,提醒你一个地方,以后投稿直接用全名最好。宁致远马上醒悟过来,连连致谢。
文章的发表,大大激发了宁致远投身写作的兴趣,短短几个月,竟然连发数篇。尹明文在各种会议上多次提起宁致远文章事宜,要求全体教师不仅要当教师,更要当一名教育家。
就正在他踌躇满志的时候,一件大事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