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没人在,可能她们还在上课。我当然要等下去。马上晚饭时间了,吃饭时间方莹该回来了吧。我站在宿舍楼前等待,留心每一个进7号楼的身影,生怕错过了方莹。百无聊赖中看见了方莹的名字,在楼前的板报栏里。是一则系里和后勤上联合署名的奖励通报,在系里的个人卫生评选中方莹被评上了先进!通报上方莹名字后的括号里注明了7-122,这使我确定这是我认识的女孩方莹而非同名同姓的他人。个人卫生评选,好搞笑的评奖名称!不过好歹也是评奖,方莹是十来个获奖人中的一员。当然,这不足为奇,方莹出生在三万人的国营大厂里,生活习惯自然优良,连普通话都那么标准,小县城的女孩鲜有比得过的,就是和大都市的女孩比也不逊色,得奖是意料之中的。我把奖励通报看了又看,最后开始琢磨这评奖名称应该换个叫法,叫“个人形象评选”?不妥,叫“礼仪形象”评选?也不妥,那么叫“个人整洁评选”?好像还是不贴切。难怪他们叫“个人卫生评选”,看来是没办法准确表达呀,哈哈。
晚饭时间到了,三五成群的女生拿着碗或饭盒从宿舍楼里出来,奔食堂而去,也有三三两两的女生端着饭回宿舍来。但始终不见方莹的影子。我让一个提着热水壶的女生帮忙叫下122方莹。这次时间稍长,出来了一个扎着麻花辫子的高个子的俊俏女生,她在门口喊:“谁找方莹?”我说:“我。”女生看了我一眼说:“她还没回来。”我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女生说不知道,可能找老乡去了,你等等吧。说完她走了,背着包像是上自习去了。她走路微微有点跛,不注意看不出来,但我观察到了。
“找老乡去了?”我心想,她会去找谁呢,莫非是找“班长”去了?我突然迸出了这个念头。班长难道也考到这个城市了吗?虽然只是种设想,还是让我内心起了波澜。想高考前夕,班长和方莹打得火热,为此我还生气和同学反目了。他们现在难道还在来往?
我被这不快的情绪影响,心情略有失落,但我还是决定等方莹回来。当然我这次不再傻等,我在校园里转了一大圈,把校园报栏里的报纸看了个遍,《南方周末》《参考消息》《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计算机报》,甚至本地的党报……管它什么类型合不合口味一概细细看完,就连遗失声明都不放过。终于把时间磨蹭得差不多了,这期间我又麻烦了两个人去叫122找方莹,是另外两个女生出来回话,方莹还是没回来。
我看了看表,时间指向晚间10点40分,再过20分钟,方莹再不回来我就要回了,6路车末班车11点10分,再晚就赶不上车了。
10点55分时,我遗憾地从7号楼离开,拐上校园大道,怏怏不快地朝大门口走去。迎面是归来的人流。我埋头直走,几次险些撞到别人。
“江河!”我听到有人叫我,侧身回头看去。是方莹。她从我身边过去认出了我。“你怎么来了?”她走过来笑盈盈地看着我。
“来看你啊。”我笑着用蹩脚的普通话说。从前都是用方言,但上科大后方言已经被迫退役了。
“什么时候来的?”她好像没注意到我言语类型的转变,欣喜于我的造访,像看到她给我留的字条般的喜悦。
“5点来的。”我说。
“不好意思,”她说,“上自习去了,要考试了嘛,吃饭也没回来。”她扬了扬手中提的烤红薯。原来她去门口买吃的去了,这才会碰到我。
“身体要紧,不吃饭伤身体呢。”我说。
“没事,带零食呢。”她说。
没想到第一次是这样的相见,但我要赶末班车。她送我到站台,我们说了会儿话。当然都是些透露着喜悦的含蓄话语。看来,在异地的相见是令我们彼此欢欣的。此前,我们形同水火,高考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她对我不理不睬。但现在,我们都忘了从前,仿佛又回到最初的和睦。
但是,我提议星期天来看她时,我没想她会拒绝:“下个星期天好吧?”她说,“下周三要考试,我要复习功课。”她笑盈盈地,模样很可爱。
10分钟后,6路车缓缓开动,我从车窗向她招手,她微笑着向我摆手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