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重生成为京圈大佬,文娱圈变自留地 第三章:人生的路啊

片刻后,江河嚼着肉片,随口道:"挺好的,跟同事之间相处非常和睦。"

何兰芳叹了口气,"还是得想办法转正,要不然以后分房子都没资格。"

"妈,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江河放下筷子,说,"以后买房子未必非得靠单位分。"

"呸呸呸,"何兰芳连连摆手,"这孩子,尽瞎说。不靠单位分,难道还能自己花钱买啊?"

江建国却若有所思,"现在确实不一样了。我听说有些个体户一个月能挣好几百呢。"

"那有几个能成的?"

何兰芳不以为然。

收音机里的评书开始了,是单田芳的《童林传》。

江建国立刻竖起耳朵,不时跟着"哎呀"、"好家伙"地应和几声。

...........

中青报。

该报1951年创刊,一度停办,1978年复刊,是共青团中央的机关报,以青年为主要读者,教员给题的报名,很具影响力。

最近全报上下喜气洋洋。

因为他们有眼光有魄力的找到了一部人道洪流时的“禁书”,叫《第二次握手》,将其缩编成6万字,每天以四分之一版面的篇幅连载。

这部小说写了领袖、知识分子、爱情、海外关系,在那个年代是大忌,作者一度被宣判死刑,还好他命大,在执行之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后来这部小说印成书发行,卖了400多万册,这个纪录保持了很多年。

《中青报》编辑部内。

“周老师,这些是今天的读者来信,您先看看。”

一位年轻编辑将一麻袋信件放在周振华面前,转身出去,又扛进来两麻袋,喘着粗气道:“下回可别让我去了,我是编辑,不是力工!”。

周振华是编辑部的元老,已经六十多岁,戴着厚厚的玳瑁眼镜。

曾经历过五十年代的百花齐放和六十年代的大跃进,在“人道洪流”时期中被下放到河北插队,直到1978年才重回编辑岗位。

“这不就说明我们的读者很热情嘛!”周振华笑道。

“就是,连带着报纸的发行都涨了很多。”

提起这个,大伙都与有荣焉,全国第一的发行量,谁敢不服?

“不过《第二次握手》马上就完结了,有没有新的内容?”

“知青返城怎么样?现在讨论最多的话题。”

“这个可以,但是我看了其他报纸的文章,都太严肃了,读者还是喜欢生动,真诚的内容。”

我这倒有一个……”

一位老编辑忽然站起身,手里拿着一封信,道:“今天送来的,你们传阅一下。”“我看看!”

年轻编辑先接过来,一瞧标题《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哟,抒情文!”

他来了兴致,在风声鹤唳的年代,哪敢公开抒情啊?

所以大家都憋了许久,好不容易漏了一个口子,自然汹涌宣泄,自己宣泄,也爱看别人宣泄。

“我今年19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我却觉得无比疲惫,似乎已走到了尽头。

小时候,我就听人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雷锋日记》,虽然还不能完全领会,但英雄的事迹也激动得我一夜一夜睡不着觉。

我还把保尔关于人生意义的那段著名的话:‘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工工整整地抄在日记本上的第一页。

日记本记完了,我又把它抄在第二个本上。

这段话曾给了我多少鼓励呀!

后来人道洪流,省略……

回城后,被安排到印刷厂工作,只是个临时工,我还有着希望。

我存在着对真善美的向往,但我失望了。

社会的偏见让我在工厂举步维艰,没过几天,我却遭到了工厂子弟职工无故讥讽,嘲笑……

我其实知道,他说得是真的,我心里也是自卑的,我比不上那些有编制的工人,也不求有多么优厚的待遇,能靠劳动生活已经很满足了。

但来自内心的痛苦与迷茫每天都在增加,让我们难以承受。

我常常在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崇高的信念?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那些好像离我太遥远了。

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

人生的路啊,怎么好像越走越窄呢?

但我仍然有力量要走下去……

我现在可能讲不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但以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建立一个内心的精神家园非常重要,它能像太阳一样发光,照耀自己最灰暗的地方。

它可以是文学、绘画、诗歌、音乐,甚至是木工、裁缝、钓鱼等等,只要它是独属于我们的一片天地,并且我们完全热爱它,它就会给予我们力量。

我从小喜欢文学,它便是照耀我的阳光。

编辑同志,我给你们写了这封信,并不是打算从你们那里得到什么良方妙药。而是愿意让全国的青年看到,我相信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希望与无数处于迷茫与困惑中的青年共勉,希望大家都能挣脱暂时的逆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落款:大江大河

“写得好!”

“这个笔名也很有意思。”

周振华的声音有些激动。

一位女编辑有些担忧地问,“这样写,会不会太敏感了?万一……”

周振华停下脚步,沉思了一会,道:“这篇文章并没有直接点名任何单位或个人,它只是提出一种现象,一种让青年人感到困惑和迷茫的现象,引发的思考。”

他顿了顿,接着说:“再说,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要要讲实事求是!如果我们连这种稿子都不敢发,那我们《中国青年报》还怎么引领青年思想?”

“我同意周老师的看法,青年人需要这样的声音,”中年编辑李刚也点头附和。

“发!就这么定了!”周振华一拍桌子,下了决心。

“我亲自来写编者按,就发在下一期!李刚,你负责编辑校对,务必保持作者的原意和风格!”

“是!”

周振华还是有魄力的,当即拍板,准备安排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