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重生成为京圈大佬,文娱圈变自留地 第八章:北影厂!我来啦!

从东城到海淀,骑车要穿过整个北京城。

一路上,江河看着街道两旁的杨柳树叶子开始泛黄。

北京从五六十年代为了改善绿化,防风固沙,大规模种杨柳树,然后每年不仅有沙尘暴,还有满城的杨絮柳絮......

“阿嚏!”

路上的景致慢慢从低矮的胡同平房,变成了稀疏的建筑和大片的农田。

海淀在这个年代还是北京的郊区,出了二环就是乡下,除了几所高校,大片土地都是菜地和荒地。

骑了近一个小时,江河终于看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大门。

那是一座典型的苏联式建筑,红砖墙面,厚重的大门上方镶嵌着"北京电影制片厂"几个大字。

门口的传达室里,一位戴着红袖章的大爷正在看报纸。

"大爷,我找文学部的梁晓声老师。"

江河把自行车停在门口,走到传达室窗前。

大爷抬头打量了江河一眼:"你就是那个江河?昨天梁编辑专门交代过了。"

他指着北影厂:"进去后往左走,主楼三层就是文学部。"

江河推着自行车进入北影厂,这里面积还不小。

比想象中大得多,主楼是一座四层的苏联式建筑,在当时来说很是气派。

旁边还有好几座副楼,分别是录音楼、剪辑楼、洗印楼等。更远处,几个巨大的摄影棚静静矗立着。

江河上辈子来过北影厂,很多建筑现在还没有呢,比如明清风情街,81年拍《骆驼祥子》搭的,后来扩建成了一条街。

还有荣宁二府,86年拍《红楼梦》电影时建的,那会电视剧版也拍着呢,陈晓旭和张莉你侬我侬……

再有靠铁栏杆的一排平房,现在也没建,1997年冯小刚曾暂居此处,拍出了《甲方乙方》。

"江河!这里!"

熟悉的声音传来,江河转头看到梁晓声正从主楼里走出来。

"梁老师,您好!"江河快步走了过去。

梁晓声看着江河身后的自行车和简单的行李,点点头:"来了就好。先把自行车放在楼下,行李我帮你拿。"

"咱们厂现在是国内最重要的电影制片基地,"梁晓声边走边介绍,"每年要出品十几部故事片,文学部就是专门负责剧本创作和审核的。"

三楼的文学部门口挂着一块木牌,推门进去是一个不大的办公室,里面摆着几张办公桌,墙上贴着各种文件和通知。

"老梁,这就是那个小江?"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从里间走出来,仔细打量着江河。

"江淮延主任,这就是江河。"梁晓声介绍道,"江河,这是我们文学部的江主任。"

江淮延伸出手:"你的剧本我们看了,整体框架不错,但还需要打磨。。"

江河点头:"我一定努力学习。"

"先安排你住下吧。"梁晓声拿起江河的行李,"走,我带你去招待所。"

出了主楼,两人往北影厂深处走去。

路上遇到不少人,有穿着工作服的技术人员,也有化着妆的演员。

"那边那个是谁?"江河指着远处一个正在和导演聊天的年轻女孩问道。

梁晓声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哦,那是蔡明,今年才十八岁,已经演了三部戏了。她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医生,算是高知家庭。"

江河心中一动。

蔡明,那个未来在春晚舞台上和郭达搭档的喜剧演员...

现在看起来还是个青涩的小姑娘呢。

"小蔡!"梁晓声朝那边招手,"过来认识一下!"

蔡明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看起来活泼可爱:"梁老师好!"

"这是江河,请来改稿子的。江河,这是蔡明,我们厂的年轻演员。"

"您好!"蔡明大大方方地伸出手,"欢迎来到北影厂!"

江河和她握手,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很难想象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姑娘,将来会成为春晚舞台上那个犀利搞笑的"毒舌"演员。

"以后多多指教!"江河笑道。

告别了蔡明,两人继续往招待所走去。

招待所是一座小楼,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我们这的招待所的待遇还是不错的,"梁晓声边走边说,"单人间,虽然不大,但比宿舍强多了。导演当然是最好的,他们住的是套间,编剧差一点,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就是普通宿舍了。"

江河点点头,心里感叹这个年代的演员还不是后世的明星待遇,群演和主演的待遇差距不大,87版红楼梦的演员睡的还是大通铺,当然是男女分开哈。

"这是你的房间,303。"梁晓声掏出钥匙打开房门。

房间不大,大概十平米,一张单人床,一张办公桌,一个衣柜,一把椅子,设施虽然简陋,但很干净。

"厕所在走廊尽头,是公用的。洗澡的话,每周二、四、六晚上七点到九点开放。"梁晓声把钥匙递给江河,"伙食费和住宿费都包了,每天还有两块钱的补贴。稿酬的事情,等剧本定稿后再谈。"

江河接过钥匙,心里算了一笔账。

两块钱的日补贴,一个月就是六十块,比他在印刷厂的临时工工资还高。再加上包吃包住,这待遇确实不错。

"今天你先熟悉一下环境,明天正式开始工作。"

梁晓声准备离开,"对了,你隔壁住的是陈怀楷导演,人很不错,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请教他。"

送走了梁晓声,江河独自站在房间里。

隔壁是陈怀恺老爷子,那可是‘阿瑟请坐’他爹,也是中国第三代导演,跟谢晋一个辈,虽然在后世的名气或许不如他那位“出口成梗”的儿子,但在当下的北影厂,绝对是中坚力量,得找个机会主动拜访一下。

傍晚时分,江河想起梁晓声说的食堂,锁了门,准备去解决晚饭。

刚走出门,就看到隔壁302的门也开了,走出来一个模样六十来岁的老头,戴着眼镜,穿着朴素的卡其布便服,身形略显清瘦,腋下夹着一个搪瓷饭盒。

江河心中一动,陈导!

你还别说...还真像那位大导,呸呸呸...倒反天罡了。

“陈导您好,”江河连忙上前几步,主动打招呼,"我是新来改稿的,我叫江河,住您隔壁。"

陈怀皑闻声转过头,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扶了扶眼镜打量着江河:“梁晓声今天上午跟我提起过你,说你年轻有为,剧本写得很有想法。你这是要去食堂?”

“是的陈导,正想去熟悉一下路。”江河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正好,我也去打饭,一起吧。”陈怀皑很自然地发出了邀请,率先迈开了步子。

江河赶紧跟上,两人朝着食堂方向走去。

“听晓声说,你的剧本是现实题材的?”陈怀皑主动打开了话匣子,声音平和,“现在厂里也鼓励多拍一些贴近生活的片子。”

江河连忙应道:“是的陈导。”

“听说你们明天开会?”

“对!”

“有信心过审吗?”

“不知道...尽力而为吧。”

陈怀楷微微一笑。

江河感觉老头还蛮随和的,如果可以,他不介意与对方做个忘年之友。

以后见陈大导一次占一次便宜!

跟着老头吃完饭后,回招待所路上,两人正聊着,

忽然从旁边草堆里蹿出一个半大孩子,约莫十二三岁的年纪,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就是两边镂空的大背心。

手里抓着根木头削的“枪”,正追着一只大黄狗跑。

看到陈怀皑,他猛地刹住脚,大黄狗也“汪汪”叫着停在他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