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古诗词中的亲情友情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

云中谁寄锦书③来?雁字④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⑤。

此情无计⑥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人。南宋女词人。其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释

①玉簟(diàn):光滑如玉的竹席。

②兰舟:船的美称。

③锦书: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雁群飞行时,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形,因此称“雁字”。相传雁能传书。

⑤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⑥无计:没有办法。

诗词大意

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经典赏析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

词的上阕主要描述词人的独居生活,共六句。起句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以点带面的写法,给读者描绘了一幅余香袅袅的秋景图。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悲秋,更何况是独守空闺的女词人呢?怎能不让她倍感孤独寂寥?怎能不思念远行的丈夫呢?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水面泛舟,所见之景——云中雁字、月满西楼,所生之情——刻骨的相思情。

下阕是词人抒发内心感受,直抒相思之苦。“花自飘零水自流”,既是词人在舟中所见,也是她的内心所感,表达了对韶光易逝的感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直接抒发相思之情。词人把夫妻双方合起来写,这是她设身处地地想象着丈夫也如自己一样深深地思念着对方。词的主旨落在最后三句,细细品读,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词人的相思之深之苦及万千愁绪。

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夫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此词是李清照细腻含蓄委婉风格的最好诠释。

文化链接

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

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族、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儿女之情,离别之思,风格含蓄蕴藉,委婉曲折。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以温庭筠为首的“花间派”可谓最早的婉约词派。南唐李煜和宋代的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吴文英等都是婉约词派的著名词人。他们在词的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婉转柔美的轨迹。

婉约词派一直延续到晚清,影响很大。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