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①,罗生北堂②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作者简介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元代诗人、书法家、画家。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注释
①萱草花:中国古代的母亲花,也称为忘忧草。
②北堂: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诗词大意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很是惭愧。
经典赏析
萱草花光彩耀眼,在南风的吹拂下默默地吐露着芳华,有忘忧之意。诗人用萱草花暗喻浓浓的母爱,虽说忘忧,但对游子的牵挂却终其一生。这首诗表达了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和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之意。
文化链接
萱草
现今人们多选用康乃馨作为五月母亲节的礼物,而在中国古代,萱草才是借指母亲的花朵。
萱草在中国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萱草的另一称号“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
《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唐朝孟郊在《游子》中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元朝王冕在《今朝》中写道:“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萱因此有了衍生词,如萱辰(母亲的生日)、萱亲(母亲的别称)等。
萱草又名“宜男草”,周处《风土记》载“妊妇佩其草则生男”。有的花卉书籍把它的功效说得更神,称萱草是鹿在野外自己寻找的解毒草之一,因此又名鹿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