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中宫 第2卷 纸鸢 第12章 跳梁小丑

第二日巳时,陈柯来到紫兰殿。接着贞妃的仪仗,一同往永安阁而来。

前夜,喜蕙和羽若对于这次相见,做了种种猜测。

“或许太妃会猜到是您,毕竟,赤狄王没有失信,给予公主的封号,便是羽若二字。听到这个封号,太妃应该心中有数了。”

“怕是也难。诸侯公主的封号,除非是御赐的,否则官文往来都不会提及,只以国号排行为记。何况姑姑如今被软禁深宫,消息闭塞,又哪里会特意留心这些呢。”

“即便不知是您,毕竟有皇帝的圣旨,新人入宫觐见长辈,也在情理之中。总能见上一面的。”

“若在平时,这事理所应当,但在太妃与皇上闹得不可开交的节骨眼上,还真不好说。”

“这么说来,那道圣旨反而坏事。太妃为了赌这口气,八成会拒而不见?”

“可是没有圣旨,我就没办法光明正大地接近姑姑。为了不要无功而返,你准备一个锦盒,随便装些什么补品药材进去,掩人耳目。要紧的是,把姑姑当初送到罗金的‘凤凰折翼’图样藏在里面。”

喜蕙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就准备好了锦盒。

翌日,一行人到了永安阁正殿门前,果然不出羽若所料,浩浩荡荡的请安队伍,生生被挡在了门外。贤太妃的侍女安芳嬷嬷立在门前,面无表情地挡驾:“太妃昨晚还好好地,今早忽然犯了头疾,吃了药,太医说,只需安睡一日便可好转。贵人来得不巧,今日请回吧。”

简单的几句话,却蕴含了好几层意思。首先,太妃好好地,昨晚还身康体健,外面那些命不久矣的话,都是无稽之谈。其次,虽然身体没有大碍,但有个不轻不重的小病痛,没多严重,就是不想见你。最后,太医都说了,只要安心休养就可好转,你们总不能强人所难,非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打扰太妃老人家吧?所以,请回吧。

安芳话虽说得周全,脸上却摆明了是一副油盐不进,不可通融的表情。她不知道,隔着歩撵上的纱幔,羽若已然泪眼模糊。安芳嬷嬷从小伺候姑姑,羽若对她也是亲熟无比。虽然多年不见,却音容不改。羽若恨不得扑上去大喊:“嬷嬷,是我,快带我去见我的清安姑姑!”

好在有喜蕙。喜蕙是羽若八岁时才入宫的。当然不指望安芳能够认识她。但是,喜蕙捧着一个锦盒。恭恭敬敬地奉给安芳嬷嬷,说:“贞妃娘娘也是听说太妃身子不好,心中不安,特地带了一副补药,请嬷嬷送进去。如果太妃见了仍坚持不见,贞妃娘娘断然不敢强求。”

安芳扫视着喜蕙。见她目光清澈,满脸真诚,犹疑了一下,终于接过了锦盒,转身往殿内而去。

整个过程,都没有给陈柯留下插嘴的机会。陈柯想到太妃会挡驾。他甚至想好,闹到不可开交,他便出头调停。其实,贞妃是否见到太妃,他并不在意。因为他相信,皇上也不在意。只要太妃将前来请安的贞妃拒之门外的事情坐实,后面很多事,倒反而顺理成章了。他没想到,贞妃会准备一个锦盒作为敲门砖。那盒子里是什么?能令太妃回心转意?太妃对于贞妃今日来的目的心知肚明,便是再贵重的礼物,难道,抵得上一块上风上水的万年福地吗?

还没等陈柯想明白,永安阁已然正门大开,安芳疾步而出,请贞妃进殿。

真是神了!陈柯刚要带着仪仗举步跟上,却又被安芳挡住:“太妃只让贞妃娘娘带着随身伺候的人进去。仪仗和礼物,就留在这里等候吧。”

陈柯开口,想说些什么,他到底是天子身边的人,也称得上是奉旨行事。但最终,他还是忍下这口气,退到一处树荫下站定。

羽若一进宫门,便健步如飞。身后的喜蕙都跟着小跑了起来。进了正殿,只见太妃端坐在凤榻上,衣装素洁,不施粉黛,却是精神矍铄,毫无病态。可见那些流言是有人刻意为之。

羽若望着姑姑,四目相对,未发一言。可太妃已然意识到了什么,她站起身,喝退了殿内的闲杂人等。然后迎上羽若,一把握住她的肩膀,细细地端详着她。

羽若潸然泪下,哽咽半晌,才吐出一句:“姑姑,我是羽若啊。”

太妃捧着羽若的脸看了又看,又把她一把拥入怀中,紧紧抱着,不肯撒手……

永安阁正殿殿门紧闭。殿外远远立着一群宫人。门外又一队仪仗人马。所有人都在似乎在等着一个结果。但这份等候显得无比漫长。陈柯引颈而望,他隐隐感到,这位贞妃娘娘确有过人的手段,也许,今天会得到一个令皇上满意的答复。

整整两个时辰,过了午时,永安阁的殿门和宫门才打开。

太妃被贞妃搀扶着走出殿门,又命门外的仪仗献礼队伍入宫进献。受了礼,太妃还对众人放了赏。当着众人的面,太妃掷地有声地对贞妃说:“难得你与昭安姐妹情深,哀家深受感动。大行皇后大殓要紧,哀家愿意让出陵址,以慰亡灵,以安君心。看我老婆子这副身板,又有昭安皇后在天之灵护佑,还能撑个十几年光阴,足够时间,让皇上为哀家另寻陵址了。”

陈柯还没反应过来,羽若已经叩拜在地:“臣妾谢太妃成全,再替昭安皇后拜谢太妃。”

此言一出,宫中众人都呼喇喇地跟着拜倒,齐呼“太妃千岁”。昭安皇后数月悬而未决的园寝之事,就这样顺利解决。

陈柯来向皇上复命的时候,连镇帝都感觉不可思议。这个小小年纪,初入宫门的贞妃,到底有什么手段,竟能如此扭转乾坤?

皇上一刻都不想等待,立刻下旨摆驾紫兰殿。

贞妃为昭安皇后解决了身后事,紫兰殿初次接驾。

这个消息立刻传遍了整个后宫,连前朝都在议论纷纷。

那些本想为太妃申辩,上书劝谏的士大夫,满腹狐疑地搁下了笔,他们不明白,太妃为何忽然改了主意?

那些本来忙着搜罗太妃罪证的言官,也住了手,举棋不定地观望着,他们不知道,皇上的态度会有怎样的转变?

那些后宫里牵挂太妃安危的人,松了口气,如此一来,太妃和皇上必然关系缓和,朝局稳定,母慈子孝,指日可待。比如容妃。

那些盘算着借机铲除太妃的人,却痛心疾首,错失良机,表面上太妃给了贞妃莫大的面子,其实是对皇上最大的示好。如此一来,太妃本身的势力,加上皇上的回护,再想得手实在千难万险。比如德妃。

她恨恨地将狄王的密信丢进火盆,火光下,她面目狰狞:“狄王父女分明是把我当做跳梁小丑!这般任意愚弄!”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