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屠狼 第二卷 第八章瓦子(2)临安

2.临安

那道士身着一件黑色道袍,背上斜斜地挂了一口捉妖剑,头上随便盘了一个发髻,连那束发髻的带子也是黑色的。下面的长筒袜却是白色的,脚蹬一双麻布快鞋。此人完全是一个游方道士打扮,身上衣衫甚是简陋。道士大概四十开外年纪,模样却生得甚是齐整,面如重枣胸前飘着三络美髯,大有仙风道骨之态。

那冉飞雄冷浸浸地打量着道士,有些惊异地问道:“阁下识得在下,请问阁下如何称呼?可识得上清派的玉明道长?”

那道长微笑道:“小道贱名不足挂齿,玉明道长是本派尊长如何不识。”

那冉飞雄心里一惊,暗道此人敢管闲事,不出我所料,果然是上清派的,也不知这牛鼻子武功到底如何?如果这牛鼻子把今日自己欺负弱小之事传扬出去,对永乐帮的名声可是大大的不佳。心中杀机顿时涌动,就不动声色地道:“道长呼住在下,意欲何为,莫不是想管闲事莫?”

那道长脸上仍挂着微笑道:“冉堂主果然是明白人,在下斗胆,想劝冉堂主一句,这些人不过是本地百姓,原不是江湖中人。冉堂主能否看着贫道薄面上,不要为难这些百姓,贫道甚是感激。”

那冉飞雄嘿嘿冷笑道:“道长要管此事,就请拿些本事出来,看是否管得了!”语言未落,嗖地一爪就像道士抓来,那道士并没有如何闪避,只是滴溜溜一转,就闪到了一旁。在看那道士也不知什么时候他背上那把寒光直冒的捉妖剑也在他的手中了,此人如何拔剑,众人眼睛鼓得圆溜溜的,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看得端详。那冉飞雄心里大惊,知道是遇到了高手了,可是此时骑虎难下已向对方挑战,不打这面子如何放得下。

当下心一横,展开身形,上去照着那道士咽喉就是一爪。这冉飞雄是久经沙场,身形何等快捷,招式更是诡异无比,他这一招叫做鹰爪锁喉,端的非常厉害。那道士只是冷冷一笑,手中那捉妖剑一举,直奔冉飞雄的眉心,居然抢在冉飞雄前面,后发先至。

那道士的剑气势如虹,逼得冉飞雄不得不换招,可是冉飞雄如何变换,都罩在那道士的剑势之中,显然那道士比那冉飞雄高明多了。冉飞雄左冲右突都突不出他的剑招范围之内,越斗下去冉飞雄越是心惊,对方吐出的内力就如同一面软软的墙,他怎样都奈何不得。

冉飞雄只能作困兽犹斗,唧唧地怪叫两声,两臂一展身体腾在空中,又故伎重演使出了他的拿手绝技幻影三叠。可是那道士却不着忙,那捉妖剑顺手一挥,顿时发出丝丝之声,冉飞雄全身都罩在那道士的剑光之下。

那冉飞雄大惊,在空中连连换了几个招式,始终摆脱不了那剑光笼罩的范围,脑中灵光一闪,顿时想起一人来,大惊道:“你…你…”话音未落只听波地一声,那剑也穿胸而过。那道士剑势不绝,唰唰几声,把那几个随从一股脑全杀了个干干净净。

这几下快速无比,魏青他们看得目瞪口呆。那道士缓缓将那宝剑插回背上,那魏青方叫出声来:“你…你…”那道士笑道:“小哥儿,怪贫道心黑手辣了。是不是?”

魏青脸上一红,呐呐地说不出话来。心里却道那人要杀你,你杀他本无可厚非。可是那几个随从罪不至死,你何必杀他们。那道士呵呵一笑道:“小哥儿,心肠不错啊!可是我不杀他们,他们把消息走漏出去,你我都有灾难,说不得只好当一回恶人,全部杀了。”

魏青瞬间就明白了道士的心意,心里暗道我真是糊涂,还在这里假惺惺地大发慈悲,这事传到姓闻的耳朵里,我和柔儿的麻烦就大了,那道士是要救人救彻底,我错怪他了。就诚心诚意地躬身拜服道:“道长教训得是。”

那道士呵呵大笑道:“小哥儿,真是聪明,一点就透,怪不得松阳大师这等眼高于顶的人物,也想收你为徒。贫道完成了朋友重托,这就去也。”说完,身体一跃,就到了芦苇荡边,转眼就消失在芦苇荡里。

魏青听那道士言语,心里纳闷道士说受朋友之托来救我们,这朋友是谁?难道是松阳大师吗?难得他还记挂着我们,这次到了临安,把柔儿交给他外公、外婆,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找个机会回茅山,谢谢他的救命之恩。突听得一声:“阿弥陀佛!”魏青扭头望去,原来是那婆子正在那儿念佛。

自从这事发生以后,魏青顾及赵大郎一家安危,第二日坚辞要行,那夫妻执意挽留,怎奈魏青心意已决。赵大郎一家好生伤感了一场,好说歹说又留了一日,夫妻俩悉心地为两个孩子准备了路上应用之物,方送得出芦苇荡来。两个孩子告辞了大郎一家,逶迤向临安行来。这越往前走,地势也就越平坦,人烟也就密集起来了。

就这样春去冬来,经过近乎一年的艰难困苦漫漫长路,他们终于走到了临安,看见了临安城那巍峨高大的城墙了。临安是南宋首都,海陆交通四通八达,宋时社会开放,世界各地来临安经商的颇多,市面更是繁华热闹。魏青兄妹进了临安,见那临安的大街小巷人头攒动,百姓颇能安居乐业,心中很是喜欢。

为了防止万一,魏青先把安馨柔安置在一个客栈里,托客栈的伙计照顾好安馨柔,自己独身一人去寻那安小柔的外婆家住所。经过一年时间的风风雨雨,魏青已不再是那个懵懂的乡下少年,到了什么地方他都变得小心谨慎起来。

起初安馨柔说什么也不干,定要和魏青同行。魏青千哄万哄才哄得她同意了,可是到了安馨柔母亲给的地址,左四厢东安巷却发现哪里发生了一场很大的火灾,有半条街都烧毁了。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散落的青砖和烧焦的木料,那场景是说不出的恐怖凄凉。

魏青不由傻眼了,心里顿时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只是事情未得到证实之前,心里怎么也不肯相信,自己和柔儿会那么倒霉。恰巧此时有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篮子颤颤巍巍地从废墟经过,魏青赶忙上前拦住那婆婆问道:“婆婆,这附近有一家姓秦的没有?这里出了什么事吗?”

那婆婆瞪着一双浑浊的老眼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狐疑地道:“小哥儿,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这里只有一家姓秦的,你找这家人有什么事吗?是投亲?还是访友?”

魏青的一张脸腾地红了,半天才呐呐地答道:“小子是扬州人氏,受他家女儿委托,捎口信与他家。”

那婆婆摇头道:“小哥儿,太不凑巧了,两三个月以前他家着了一场大火,,一家大小十余口全部死于非命。”魏青心里虽有预感,但心里还是颤栗了起来,寒冰冰的直冒冷气,半天方挣扎着问道:“婆婆,那家还就没有一个人了?”那婆婆摇头晃脑地叹息道:“没人啦,惨啦!惨啦!”一边拖着缓慢的脚步,缓缓地走开了。

魏青呆呆地望着那婆婆没了影踪,意识还没清醒过来,心里一遍一遍地念道一场大火,一场大火!他脑中灵光一闪,暗道,不对呀!怎么会有如此蹊跷的一场大火,既然是一场天灾人祸,怎么也应该有几个人逃出来!除非,除非……再一算时间两三个月前,不正是他们三人刚入大沼泽的时间莫?他心中顿时雪亮,只觉得那寒意一股股涌来,身体也不受控制地狂颤起来。

就在这时有一只小手拉住了魏青的右手,魏青吃了一惊,扭头看去,只见安馨柔一双妙目牢牢地盯在他脸上。惊道:“青哥哥,你怎么啦?脸色怎么这么难看,你生病了吗?”边说边踮起脚来摸魏青的额头。

魏青拿下安馨柔的手,强装笑脸地道:“柔儿妹妹,你怎么不在客栈里,自己一个人跑来了,多危险啊!这街上这么多人,走散了怎办?”

“不会的,我跟在你的屁股后边,怎么会走掉呢!”安馨柔咯咯地娇笑着,得意地扬着小小的脑袋。魏青苦笑着摇摇头道:“柔儿,你还是不听话。”

“人家还不是担心你嘛!”安馨柔娇笑着,好奇地道:“青哥哥,你在这里发什么愣?我叫了你几声你都没有听到。”

魏青一怔道“你叫我了吗?”

“你找到我外婆的家了吗?干莫在这个地方呆着?这房子…这房子…”安馨柔突然说不下去了,她惊惧地看着魏青那张苍白的脸,瞬间什么都明白了。

魏青眼眶一热,艰难地道:“柔儿妹妹,你外婆…你外婆…她……”后面的话却怎么也接不下去。

“我知道了,又是姓闻的是不是?”安馨柔的脸顿时白了,她瞪着圆圆的眼睛惊道:“青哥哥,我外公、外婆那么大的年纪,怎么惹到他们了?他们会这样没有人性,要如此赶尽杀绝!”

魏青默默无语地看着安馨柔那张悲愤的脸,痛苦地摇着头半天方道:“柔儿,你别难过了,你……”

“我现在和你一样了,也是孤儿了。”安馨柔可怜兮兮地垂着头道:“青哥哥,你不会离开我吗?你不会看不起我了吧?”

“怎么会呢?柔儿你说什么呢?”魏青大吃一惊道:“柔儿,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你怎么会有如此稀奇古怪的想法呢?”

安馨柔低着头轻声道:“我知道青哥哥不是这样的人,我只是有些担心,我怕你嫌我是累赘,不要我了。”

“柔儿!”魏青不免有些又好气又好笑,点头道:“我是那么趋炎附势的人吗?这么长的时间,你还是不相信我,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难过。”

“青哥哥,我知道你对我好,就是…就是…”安馨柔涨红了脸,轻声央求道:“青哥哥,原谅柔儿年纪小,不会说话,不小心得罪你啦,你大人不计小人过,好不好?”

魏青在安馨柔面前是真生不了气,他无奈地摇摇头道:“我们走吧,柔儿!”

接下来魏青只能寻找自己的父翁了,可是临安城这么大,茫茫人海,对于怎样寻找父翁,魏青更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娘离开人世时曾经告诉他父翁叫魏科举,可是要在临安城寻找这个魏科举无异于大海捞针。魏青身上有一块刻有“精忠”的两个字的玉牌,娘告诉他这是父翁魏科举亲手刻上去的,这是他们父子相认的凭证。

尽管魏青对父翁没什么记忆,娘却常常说起他,娘说起魏青的父翁来口气是颇为骄傲的。娘说父翁出自寒门,可是自幼就颇有大志,是他们家乡十里八乡出名的才子。魏青在乡下时隐隐听人说过,母亲是在一次庙会上认识父翁的,当时母亲还是一大户人家的小姐,母亲竟不顾父母的阻拦和反对,硬是自作主张嫁给了一贫如洗的父翁。

父翁上京前,给娘留了一块玉牌,他身上也有一块有字的玉牌,合起来就是“精忠报国”。这玉牌天生是一对,父翁一看到这两个刺字就知道他是谁。

魏青逢人便问魏科举,可是找了几天,都没有一个人认识这个人的。那赵大郎夫妻给他们准备的干粮早就吃完了,一点银两还是那夫妻二人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本来就不多。那经得起两个小孩的花销,很快地魏青囊中馨尽。魏青知道那银两来得不易,已经省到不能再省的地步。可是这临安城中,每干一件事都要银子,那钱花花地如同流水般出去了,两个孩子再次被逼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魏青自幼生长在农村,在农村他自认还是有办法找到一口吃的。可是在这城市之中,他那点小聪明就一点儿也派不上用场,城市的人没有农村人那么好相与,城市人只认银子,没有银子就寸步难行。要活下去就只有当小乞丐,这是魏青和安馨柔都不能接受的,他们觉得饿死都不能丢父母的脸。魏青只想找个人看看病,挣点花销。说来也怪,这偌大的临安城,就没有一个人肯相信他们。

他们已经没有钱住客栈了,这天晚上,两个孩子只能在报国寺山门之外找了一个地方歇了下来。这里是临安百姓专门为岳爷爷修建的庙宇,以此来纪念他抗金的功绩。此时的临安已进入冬季,尽管是南方,夜晚天气还是寒气袭人,两个孩子只好依偎着相互取暖。魏青心里很是凄凉,他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安馨柔不饿肚子。

安馨柔背靠着围墙,围着大郎夫妻给他们准备的小被盖,柔声安慰魏青道:“青哥哥,你就别垂头丧气了!我们现在的境况总比在大沮泽里好得多吧,哪里才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现在有这么多人,只要有人我们就有办法找到生存之路。我还想着送你读书呢,完成你娘的遗愿,你就别担心了。”

安馨柔能说出这样的话,魏青真是惊讶。心里暗道柔儿就是爱说梦话,现在吃饭都成困难,还提什么读书,这不是白日做梦莫?不过柔儿经过这些生离死别的事后,的确是懂事多了。魏青心里不肯苟同柔儿的看法,他觉得大沮泽虽然艰辛,却没有明争暗斗,没有勾心斗角,原比这大千世界好得多了。

章节列表